|
文以载道 平凡并不意味平庸 ——《平凡的世界》书评 导语:现实啊,多少次,你如往常一样,血淋淋地将美好撕碎。现实总是以其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教育人们。平凡的意义就在面对现实的一瞬间产生了。 书籍介绍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生活的本质其实是,大多数人的一生可能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但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平凡的世界》将平凡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展现在了读者眼前,那么真实,那么细腻。桩桩看似平凡的事件激起内心层层波涛般的震撼,震撼过后的回味继而掀起更加汹涌的思想浪潮,令人沉思。整本书读下来发现,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平凡之中也蕴育着不平凡,不能因为平凡便甘于平庸。 书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普通的,不必说声名显赫的家世,不必说超凡脱俗的天赋,更不必说得天独厚的鸿运,单是从不同人物的境遇便可知晓其内容的真实性与普通性。孙家挣扎着生存,金家变故丛生,书记田福堂家悲喜交错…… 在众多平凡而朴实的人物中,孙少平总是能够让我主动为他欢呼。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孙少平始终有着不同于旁人的心境。读书时期物质上的匮乏不能击溃他,通过精神上的探求他找到了安慰和对某种美好的向往,从此以后读书成了孙少平的后盾。确是这样的,在学校期间,读书是他应对饥饿的镇静剂;在黄原揽活期间,读书是他对抗劳累的利器;在煤矿期间,读书是他照亮黑暗的灯火。这个坚毅、明智、勤劳的人,他象征着几乎所有出身平凡的读书人,他不仅没有屈服于现实,反而凭借着精神的强大,一次次直面命运的冲击,奋力冲破命运的枷锁,试图扼住命运的咽喉。 现实的巨石没有将他压垮,矿洞的黑暗没有将他浸没,爱情的悲剧没有使他一蹶不振……他靠自己的双手、头脑、心境顽强地支撑着,一边受锤,一边成长,一边奋进。世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争取自己的未来。 小说中另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是其所描写的挫折对人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总是一帆风顺的,最多不过是风雨的大小。纵观整部小说,每一个人物都遭遇到命运之捶的打击,但人在挫折面前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作者将这种反应一一写进了故事情节中,田福堂面对挫折直接放下了武器,从此偃旗息鼓;田润叶在向前遭遇挫折时主动承担起了责任;孙少安在妻子的引导下战胜了挫折……苦难固然可怕,可缺乏正确面对苦难的心才是最可怕的。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说,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在经受苦难之后仍然赤诚地热爱生活。当然,这不是说苦难越多越好,单纯把苦难与其他任何东西捆绑在一起没有任何意义。苦难本身只是一种必然与偶然的混合,重要的不是苦难本身,而是对待苦难的态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些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宗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生命从不止于纯粹的物质,更多的是对精神的追求。物质只是生存的需要,仅此而已,决定一个人生命宽度的是精神境界。平凡的人在物质上的相对贫乏并不一定象征着其精神的相对狭隘,他们依旧会从平凡中熬炼出专属的理想生活。 贯穿小说整个内容的核心价值是: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显示自己的价值。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太大变化;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的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社会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的,具体来看,每一个个体都在承受着专属于他自身的或是责任、或是苦难、或是喜悦。他们平凡而不平庸,他们为一件件具体但不简单的事情操劳、忙碌,一步一步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追求美好。劳动指的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体力付出,劳动的范畴早已延伸至社会中的各个角落,艺术家的演奏是一种劳动,公司的运营是一种劳动,社会的规划是一种劳动。人只有劳动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而不是虚度年华或者碌碌无为。 没有一个平凡的人是平庸的,只要他认真地对待生活。甚至,平凡本身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伟大。接受平凡但却不止于庸俗,直击人生,让生命在平凡中大放异彩。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