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史书架2021年第5期推送 壹 《萧山丛书(第四辑)》 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编纂研究室 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 编辑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 学科主题:1、十三经 2、古籍 3、刻本 中图法分类号:Z122.551/*004 馆藏地:蒋震图书馆文科研究阅览室 (一)书籍简介 新编《萧山丛书》创意于数年前,后经萧山区志办与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交流磋商,于2013年始分年出版。第四辑共分10册, 约6500面, 收录清代学者作品多部, 涉及语言、文化、风俗、地方志等多种内容,如毛奇龄《仲氏易》、郭伦《晋记》(清) 朱橒《藤花楼偶记》、汪辉祖《双节堂庸训》、陆以庄《小书巢诗课偶存》、王绍兰《许郑学庐存稿》等。 (二)相关评价 萧山之有丛书,始于鲁燮光所编《萧山丛书》。《萧山丛书》有刻有钞,均以其壶隐居藏本乌丝阑纸存录,共收书十一种,除王思任尺牍选本为明人外,其余十种,均为清人撰著,而鲁燮光所著达八种。所收各书均为萧人,于研究乡邦文献颇有裨助。其各书序跋批语,多有可取之处。每年一辑十册,共成一编,所选书目撰者多为萧籍著名学者。本书系《萧山丛书》的续编。书中收录自古以来萧山地区文人、官员与作者著作的20种,共装订为10册。各种书版本经过了筛选、校订、新写了前言、提要、版本等信息。 贰 《高邮二王合集》 舒怀 李旭东 鲁一帆 辑校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 学科主题:1、十三经 2、古籍 3、刻本 中图法分类号:Z126.2/*037 馆藏地:蒋震图书馆文科研究阅览室 (一)书籍简介 王念孙、王引之在古文献学上以精通小学、校勘见长,与段玉裁齐名,而比段玉裁更加严谨,被学界誉为“训诂之祖”。王氏父子在五部专著(《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康熙字典考证》)以外,尚有近百种著述存世,然均为单篇,有的已成文,有的还是草稿或抄稿,有的散见于清中后期以来的丛书和诸儒著述中,有的经王氏后嗣、罗振玉、刘盼遂等辑入专书,有的则零落地尘封在图书馆。这些资料反映了二王为人、为官、为学的人生历程,除语言文字学外,还广涉政治、教育、伦理、吏治、历法、水利、文学等诸多方面,是对王氏父子五种专著的丰富和补充,两者相结合,可以再现二王及其学术全貌。可惜均未广流传,查阅不便;又未加整理,利用不便。整理者在前人辑录的基础上,又广加搜罗,并进行类聚、校点、注释,勒成此集。 (二)相关评价 全书主体内容分成甲、乙、丙三编。甲、乙两编分别为王念孙、王引之的文集,主要收录两人的诗文、与友人书札、序跋、古韵谱、考证文字、散见于及门弟子和后学著述中的文字等五类作品。丙编是二王师友及后学涉及二王的文字,有的直接反映了清代学人与二王的交往,有的是对二王行谊的认定和著述的评判,有的则是对二王学术的研究,既是对二王生平、行谊等资料的汇集,亦是对甲、乙两编的有益补充。书末另附《近百年高邮二王学术研究论著目录》,为有志从事二王研究的学者提供了资料线索。 叁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 走马楼简牍整理组 编著 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 学科主题:1、竹简 2、汇编 中图法分类号:K877.5/*027 馆藏地:蒋震图书馆文科研究阅览室 (一)书籍简介 长沙走马楼二十二号井窖出土三国吴简,根据出土情况分为二大类:一大类为采集简,一大类为发掘简。采集简系施工扰乱后,从井窖四周及势力以外湘湖渔场卸渣区抢救捡回的简,这种简相对残断;发掘简系吴简正式发现后,现场得到保护,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简,这种简相对完整。《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第一至第三卷为采集简,第四至第九卷为发掘简。从第四卷开始,收录的竹简都是未经扰动的发掘出土竹简。竹简编排顺序是按照考古发掘揭露区位编排,反映了竹简原始的埋藏状况。 (二)相关评价 本卷收录之简牍内容丰富,其中涉及经济活动和人口管理居多。数量较多的文书种类包括各级政府的各式上下行文书;诸仓、诸乡的粮食出入簿、吏民粢田簿、贷种粮簿;诸仓料核簿;各式出入钱簿;各式莂券,如诸仓入米莂、入布莂、入麻莂等;大量的诸乡、里的户、口名册及统计簿;本卷所收吏民买卖生口的统计较多;还有大量的草刺(撰写草稿的记录);木楬内容主要是本事标签。 肆 《苏子由遗著汇刊》 (北宋)苏辙撰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 学科主题:1、中国文学 2、古典文学 3、作品综合集 中图法分类号:I214.412/*078 馆藏地:蒋震图书馆文科研究阅览室 (一)图书简介 苏辙的著作流传广泛,单行本、选本众多,各类丛书中亦多有收录,然而截至民国时期,一直没有出版其全部著作的合集。《苏子由遗著汇刊》是对苏辙著作的搜集与整理,选取质量较佳的版本,以影印方式出版。《苏子由遗著汇刊》是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代全集丛刊》之一种。《历代全集丛刊》选取唐以来在各个方面、各个时期有价值的个人著作全集,其来源有三类:一类是以往刊刻的全集,一类是过往丛书中已经全部汇集刊刻但未命名的全集,一类是据已刊散本汇编的个人全集。 (二)相关评价 这些全集均以影印方式出版。除了尽量选取好且全的版本,如有近人辑录的逸文、逸作,也尽量以附录的形式补入。个人全集不仅是研究某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重要、原始的资料,更是某一个历史时期、某一种学术领域的代表性载体,其中往往记载了原始的细节过程,若取一个时期众人的记载,我们就能够还原一段岁月,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就是一段历史,而且是无比具象化、能引导人们身临其中的一段历史。 伍 《江南通志》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整理;程章灿主编 南京:凤凰出版社,2019年11月 学科主题:1、江南 2、地方志 3、清代 中图法分类号:K928.649/*015 馆藏地:蒋震图书馆文科研究阅览室 (一)内容简介 乾隆《江南通志》为一代名志,全书十志六十八门,内容涉及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文化、政治、人物等各个方面,此书虽有影印本,但从未有人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和校勘。程章灿先生任主编、张乃格先生任执行主编的乾隆《江南通志》整理本,由凤凰出版社于2019年11月出版,作为这部方志第一次的点校成果,为我们利用《江南通志》提供了一个完善的读本,同时也在方志整理的体式上提供了独特的范例。整理本《江南通志》排版疏朗,其中引文、小字夹注等另用字体区分,这些物理性质的排版特点,是凤凰出版社一贯的风格。更为重要的是,在整理观念上,整理者以乾隆元年刻本为底本,提供了一个通过校勘后择善而从的《江南通志》读本。 (二)相关评价 《四库全书》作为《江南通志》最后的一个版本,馆臣也做了不少完善图书的工作,整理者都在校记里留下了“据《四库》本改”或“补”的文字。同时,虽然整理本的《点校凡例》说:“凡底本不误,他本误者,不出校记”,但还是把底本不误而《四库全书》有误的异文都在校记中体现了出来。整理本《江南通志》在古籍整理方面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以乾隆元年刻本为底本,并以锓修本、《四库全书》本为参校,第一次汇总了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可资比勘诸本异同的方志整理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