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

表里翛然,无所附丽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夜深人静处,盛上一碗茶,点燃一炷香,进入《苏东坡传》,体悟苏子一生的跌宕起伏。高山流水画,湖泛孤舟图,附上苏子的诗文,为这静谧的深夜增添一份宁静。

  苏轼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大起大落,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却活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洒脱;没有被时代捧在手心,也依旧受万人敬仰。他的作品更是彝鼎圭璋:论诗,他为北宋宗师;论词,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论书,他是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论画,笔墨凝重,大气磅礴;论文,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典范,为他所作的传记不可计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是其中典型,让我们可依稀窥见苏轼的生活经历、政治生涯、个人思想与文学成就。

  林语堂先生,作为一位最为缱绻的苏吹,他对苏东坡带着主观的喜爱与赞美、敬仰与佩服,以及名士之间的惺惺相惜,因而加以诸多神化,还因过度贬低王安石,引发热议与争辩。我不否认这样的传记未免偏颇,但作为一本面向外国群体介绍中华文化典范苏轼的小说的译本(事实上,林语堂先生采用英语书写此书),加之本书的原名——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快乐的天才:苏东坡的生平与时代),本就传统传记不同。但行云流水的字句与毫无瑕疵的衔接,让本书依旧不失上上之选。

  最能了解一个古人的方式无疑是通过其作品,因为其生活琐事或许杜撰,他人评价或带主观,唯有作品方能还原其根本,而林语堂先生无疑也充分认可这一点。在《苏东坡传》中,他层出不穷地引用大量苏子流芳,意图从中揣测其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余音袅袅,唱的是对坎坷身世的感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情缠意绵,字字血泪,最是凄凉哀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含蓄蕴藉,教人回味,百读不厌;“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铿锵有力,是逆境中的豪迈、失意后的积极与乐观。于是,我们便得到了这位奇才的侧写,他乐观旷达,随遇而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令人敬仰;他天真烂漫,不拘小节;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

  走进历史,苏轼二十岁考中进士,在官场初露峥嵘,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和皇帝的认可,从走出眉山到进京为官,再出任地方官,苏轼的前半生一路坦途。转折点出现在四十三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但历史青睐苏子,诞生了诸如《赤壁赋》《赤壁怀古》等巅峰之作,被称赞为黄州突围。此时的苏轼,已经变成了苏东坡,广为人知。在苏东坡眼中,自己不过是对王安石变法的种种不妥吐露心声,却在狱中走过生死一劫,故此重获自由的苏东坡本性不改,甚至自嘲无可救药,以至于他后来遭受二度迫害。哲宗绍圣元年,苏东坡是被贬去岭南的第一人。长途跋涉一千五百里,苏东坡注意到的只有巍峨雄伟的山脉与高山流水的自然风貌;其随遇而安的心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他在惠州安定后很快便“已服水土,一心无挂虑,因为已经乐天知命”。在惠州,苏东坡无权附属公文,他对朝政之事不闻不问。光风霁月,不屑蝇营狗苟之勾当,却将江湖百姓的福祉视为已任,为民请命,使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此后几年流放生活,即便生活环境艰苦,苏东坡依旧悠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097年,年已62岁的苏东坡,再一次被流放到了荒凉之地海南儋州。自古被贬海南官员无一生还,并有“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一说。然而,在连绵挫折面前,东坡仍然保持快乐与乐观之情。他甚至把儋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随遇而安,无论被贬何处,总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乐观,总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再多痛苦加身,总是初心不改,歌兮人间有味是清欢。

  终于,苏子迎来了还乡希望,新皇继位,大赦天下,苏东坡一路北上,得到沿路百姓的款待。然而,到达常州后,年迈身体似乎再无法负重他的灵魂,病情不断加重,最终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

  读《苏东坡传》,不应把目光囿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史学漏洞与主观情感,更多是读苏东坡,读他仕途沉浮背后的旷达超然、随遇而安,读他身处政坛风暴乱世的反抗、与昏妄官僚的斗争,读他处江湖之远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凡脱俗,读这样一种独特的思想与心灵。

  世事大梦一场,人生几度秋凉?苏子眼中,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为主。是以颂出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正因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生活态度,苏东坡不再是简单的三个汉字、一个名字,而是一具清澈琬琰的灵魂,是百千年华夏民族处事豁达的象征,是屹立世界文化之上的精神丰碑。

(软件学院  程俊皓)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著传记作品,原用英文写成,于1947年首次出版。全书共428章。第1卷写苏东坡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第2卷写他的壮年时期,第3卷写他的成熟阶段,第4卷写他被迫害后的流放生涯。该书对苏东坡的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学生活等作了生动的描述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