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人佳作,畅家国情怀”读者来稿

 

读《杨振声文集》有感

土建与水利学院  刘国庆

 

为感悟山东大学一百二十年厚重历史,弘扬山大文化,图书馆组织开展“品名人佳作,畅家国情怀”主题文化阅读活动,带领大家走近名师先贤,品读佳作专著,深刻感受山大人在那个栉风沐雨年代所蕴藏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和创新素养,传承百廿山大优良传统,熔铸新时代山大精神。重温历史的印记,必将激励着我们以前辈为榜样,弘扬山东大学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

“品名人佳作,畅家国情怀”主题文化阅读及有奖征文活动自202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发表了10期。本活动一经推出,即得到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和投稿。同学们在品名人佳作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悟,砥砺初心使命,抒发家国情怀,弘扬山大文化,汇聚磅礴力量。现将土建与水利学院刘国庆同学对杨振声先生及其作品的品读感悟与大家共赏。

 

杨振声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生于山东省蓬莱县水城村,于家乡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求学,后留学英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留学归来后开始任教。在北京大学工作半年后被燕京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后来又于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清华大学教学,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在西南联大任教,后北大复校,坚持工作。

杨振声的小说始创于“五四”时期,他参加《新潮》杂志社时。他的现代短篇小说之一《渔家》,描写了苦难的渔民一家被水上警察征税搞得家破人亡的故事。讲述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为生活所迫的挣扎情形。作者年少时在蓬莱渔村生活,见识过渔民的生活现状,取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其中有一段对话是渔民的女儿对妈妈说的话“那一天我到张家去玩,他家的蓉姐姐拿馍馍喂狗,我从她要一块吃,她倒不给我”。通过这段话,表现出了渔民一家与富人张家生活的对比,形成对比的还有嘴里吸着纸烟、走路大摇大摆的水上警察与借不到米好几天没吃饭、交不出税、唯唯诺诺的渔民的对比,通过对比更能明显的感觉到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之艰苦。

之后,他又发表了《贞女》,是杨振声第一篇反映女性解放的作品,小说的最后女主人公自杀,表现出了当时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束缚。他的中篇小说代表作《玉君》,讲述了周玉君反抗封建婚姻,讲究自由恋爱的故事。与他其他的短篇小说不同,他的故事不再只描述底层人民的残酷生活,多了一丝反抗。

之后,他的小说开始反映当时社会现状,表达爱国主义的主题,歌颂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伟大斗争精神。如《阿兰的母亲》这篇小说,写于 “三.一八”惨案,表达了他对于政府制造惨案的愤怒和对于遇难家属的同情。其中《济南城上》和《荒岛的故事》,同样写于日军攻占济南时和抗日战争期间。

杨振声的《报复》,写了同样是渔民之间的生活。但是不仅仅是反映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还刻画了渔民百姓间的生活情形。《报复》中的高二和刘五因抢亲一事有了矛盾,高二生气时常想杀了刘五,却一直找不到刘五人在哪里。但在一场意外的海难中高二救了刘五。之后,两人的关系意外的好了起来。

杨振声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文学家,为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有力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