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藏红色文献(五) 弘扬革命传统、传播革命文化,图书馆宣传与阅读推广中心开展“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文献线上推介活动。 本期为大家带来1945-1949年间的红色文献推介,分别为“全面内战”“新中国成立”两个部分。让我们进入书籍,与文字为友,重温峥嵘岁月吧! 一、全面内战 1945年至1949年是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第二次内战,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国民党称之为“动员戡乱”。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并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政权于1949年在中国大陆战败后逃往台湾。 解放战争历时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经过艰苦奋战,解放了除西藏(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及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和南海诸群岛以外的全部国土,赢得了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获得民主、自由的权利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占全人类人口1/4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1.《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作者:毛泽东 (二)内容简介:《将革命进行到底》为毛泽东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1960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十五册。 文章首先指出,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阐述了解放战争走过的曲折道路和取得的胜利;指出敌人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提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只有彻底消灭反动派,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中国,中国才能独立,才有民主与和平。文章还进一步向中国人民指出值得注意的问题,人民革命阵营扩大问题,粉碎敌人各种进攻问题,对即将到来的1949年进行了展望。指出中国革命的怒潮正在迫使各社会阶层决定自己的态度。中国阶级力量的对比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已经有了充分经验的中国人民及其总参谋部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像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一样,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三)馆藏版本:[出版地不详]:華中新華書店,民國三十八年[1949] 2.《文化翻身》 (一)创办时间:1946年 (二)内容简介:《文化翻身》1946年12月于临沂独树头村创刊发行。该期刊为半月刊,32开本,初创刊时每期发行量约5000份,后增至一万多份。最初由山东省青年联合会编辑,山东新华书店出版发行,后来改为由山东新华书店编辑出版。先后由王照华、王若望、宋原放负责。次年,社址迁至派南县大头庄一带,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时,又转移至惠民县皂户李村。《文化翻身》共出版22期, 1948年5月停刊整顿。经过整改,《文化翻身》期刊退出了历史舞台,1949年1月,新的半月刊《群众文化》创刊出版,该刊物以区村干部、小学教师、和广大群众为主要读者对象。 《文化翻身》是一本通俗性的综合性期刊,编者鼓励大众积极投稿,这使得该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快板、鼓词、民间故事、小游戏、戏曲杂耍、庄户巧话、小通讯、小论文等,设有“时事政治”“救护常识”“军事常识”“卫生常识”“文字学习”“历史故事”“大众信箱”等栏目。 (三)馆藏版本:济南:山东新华书店,民国三十六年[1947] 3.《评中国之命运》 (一)作者:陈伯达 (二)内容简介:蒋介石于1943年发表《中国之命运》。狂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大讲“将来要统一,要建国、强国,一切归国民党领导,中国的命运,一切都掌握在国民党手中,掌握在蒋介石手里,离开蒋介石,什么都不行”。中共随即发表了《评中国之命运》,针锋相对地提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文章由陈伯达执笔,毛主席修改。针对蒋介石“我们百年来国势的陵夷,民气的消沉,大抵以不平等条约为造因”的说法,斥其“倒果为因”。在作者看来,“民气不得发挥”才是中国积弱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救中国,必须发挥民权”。全文充满了革命感情,非简单地反蒋,而是真切地拥护共产党。有人评价,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陈伯达此文最感人。 (三)馆藏版本:[出版地不详]: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印行,1945 二、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毛澤東在新政協籌備會開幕典禮上講詞》 (一)内容简介:本文是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幕典礼上的讲话。当时,新政协筹备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和赞成“五一”口号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等23个单位、134人。周恩来担任临时主席并致开幕词,毛泽东发表讲话。 讲话中说明了这次筹备会议的任务,肯定了解放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还提醒大家要注意对内外反动派的破坏保持警惕。 (二)馆藏信息:民国三十八年[1949]华东大学教务处 2.《論人民民主專政》 (一)内容简介:本文为毛泽东1949年6月30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撰写。文章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指出人类进步的远景问题;阐述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发展历史,指出了中国人民胜利的主要的基本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回答了一些人头脑中的糊涂思想。进一步论述了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指出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我们的公式,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指出28年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面对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必须克服困难,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达到我们的目的地。 (二)出版信息:1960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三)馆藏版本:民国三十八年[1949]华东大学教务处 3.《红日》 (一)内容简介:以1947年发生在江苏的涟水,山东的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为主线,详略得当地描述了这三次战争。书中先写了涟水战役,由于国共双方力量悬殊,结果国民党占领了涟水,而解放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后来解放军重整军队,改变了不利的局面,在接下来的莱芜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并在最后的孟良崮战役中全歼了国民党的74师。如此转败为胜的结局更加真实而独特地再现了解放军取得胜利的不易。 (二)作者简介:吴强(1910—1990),原名汪大同,江苏涟水人,作家。曾于1933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后来又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过华东军区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出版了长篇小说《红日》、《堡垒》(上)等作品,其中《红日》先后被译成英、法、俄、日、德等10多种文字。 (三)出版信息:最早出版于1957年 (四)馆藏版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