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看不见的城市》 作者:卡尔维诺 姓名:曹宸旸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书籍简介: 《看不见的城市》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创作的中篇小说。卡尔维诺在书里创造了55座虚构的城市,并赋予这些城市独特的、带有女性气质的名字,让她们跳脱出死板的钢筋水泥,成为有骨架、有血肉、有情绪的生命体。该小说中的55个城市故事,显示了城市的秘密,城市的真正魅力在于它是柔软的,它吸纳众多,无所不包,始终是希望的体现,又是郁积负罪感的源泉。《看不见的城市》小说的历史背景带出真实存在过的两座城市:忽必烈帝国的都城和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这两座城市的对峙显示了城市作为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不同的价值。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很难归类的书,集合了虚构小说的时空感、游记散文的现场感,同时也像抒情诗那样有着无比轻盈的语句,而当我们真正接近书里这些看不见的城市时,你又会发现它们是如此的贴合现实,就像一个又一个正在实现的精准预言。但是不管如何分类,不管这本书被丢进书店里的哪一个角落,它都是一本值得被看见的书。 读书感悟: 我在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浪漫——不是单薄的浪漫,而是一场合谋的浪漫,是由作者卡尔维诺,这本书的图书编辑,以及我们这些千千万万个不知姓名的读者,共同跨越时间与空间构建起来的浪漫。 你会认识一座名叫珍露德的城市,她的面貌随着居民的心情不断改变,当你吹着口哨昂首阔步时,你将看到窗台、喷泉、飘动的窗帘;当你掐着掌心垂头丧气时,珍露德就变成了地面、阴沟、嵌在墙角的无数忧愁。 你会遇到跳脱了传统顺序的编排目录,图书编辑刻意将所有篇目组合成一个中心对称的图形。这个过程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搭建城市的过程,每个行列都是交错的道路,读者不必遵循特定的航线,而可以像个漫游者那样自由自在地穿梭游荡,像阅读《答案之书》那样,随机地找到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市。 读者创造的浪漫,也是这本书最终极的浪漫。卡尔维诺在书里有这样一个观点:“掌控故事的不是表达者的声音,而是倾听者的耳朵。”因此在面对同样的文字描述时,千千万万个读者会构建出千千万万座城市。所以阅读这本书的意义并不只是单向地欣赏卡尔维诺奇谲的想象力与炫目的语言技巧,而是以此为契机,唤醒自己的创作欲望,重塑或者虚构出一座只属于自己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