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藏以致用

——特藏文献研究所

近年来,特藏文献研究所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悉心指导和山东大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严格古籍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古籍保护规划,扎实推进古籍普查、保护修复、整理研究、数字化、宣传推广等各项工作,古籍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相辅相成,持续发力,不断取得成绩与进步。

通过回溯建库、古籍普查,摸清古籍家底。特藏文献研究所已圆满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通过前后四次古籍普查数据审校,整理上报古籍普查登记数据1.6万余种,17万余册,预计将于2023年出版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加强整理出版,促进古籍合理开发利用。特藏文献研究所一直保持对馆藏古籍整理出版的重视,加强对古籍整理的规划和深度挖掘力度。制定了《山东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文献整理出版规划(2021-2030)》,并于202111月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山东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文献系列”首个成果——《山东大学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

有序推进古籍数字化,加强古籍再生性保护。2019年起,特藏文献研究所着力打造具有全文影像、特色专题、服务师生教学科研的自建平台。“山东大学特藏数字化平台”于 2021年在校园网内上线运行。截止目前,新增发布了4000余种图书37万余页书影,完成校史文献、山东地方文献、书目书志三个专题的数字化整理,实现了题名、责任者、版本项、目录内容的检索。

加大古籍修复投入,推进原生性保护。2020年投入30余万元建立起独立的古籍修复室,增置了古籍修复多功能工作台、纸张酸碱度测定仪、纸张测厚仪等设备,同时引进了古籍修复专业硕士1名。修复师在古籍修复、特藏文献保存状况调查、数字化工作中的保护修复、传统技艺推广等方面均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贡献。

创建典籍文化推广品牌,初显成效。特藏文献研究所以“楮墨芸香 古韵犹存”为主题,结合馆藏古籍的收藏特色,创新“内涵引领+文化沉浸”传统文化育人方式,通过名师讲堂、珍贵古籍展览、传统技艺体验活动等多元、立体化活动,促进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