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我见 文学院 李晓婷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进入21世纪以后,百年来世界各种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是世界经济格局重心从环大西洋经济带向环太平洋经济带转移;二是世界政治格局重心从“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家独大向多极化演变并出现了新的态势;三是在上述变化中,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和特点。不同于其他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现在我们在这座山上,我们无法看到全貌,但时间会揭示它的真实本质。以巨变的眼光看世界,一切意想不到的事情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巨变之下,“时间”与“事件”共同构成“形势”,逐渐明朗的历史潮流将塑造未来世界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百年”用来描述当今世界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内没有发生的事情,表明当前的世界秩序正在为更重大的历史变革做准备。 有人根据变化的性质做出的判断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真实的、不断发展的,是新的、全面的、准确的结论。学者们将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概括为“再全球化”“再民族化”和“再意识形态”。科技领域将是未来各国竞争的主战场,多极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但总的来说,学者们仍然保持着非常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和判断。他们普遍认为,当前形势仍充满不确定性,世界处于冲突频繁时期,人类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当前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体是国家。只有加强国家间的合作,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才能走向更远、更美好的未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某种内在机制引起的,其中各种因素相互变化,相互影响。我们在外表上看到的是各方之间的内部博弈,也有学者总结上世纪世界竞争的历史经验,认为大变革只为崛起国家提供机遇,引领国际分工是塑造国际经济格局的基础。虽然当前国际形势动荡,但一些因素暂时没有改变。通过分析变局中的常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变局中的“变化”是一种温和的变化,一种趋势的变化。根据变数理论,能引起变化的驱动因素和主动因素是预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方向和程度的重要依据。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剧变的重要因素。此外,变量还包括第四次工业革命、美国的发展、中美关系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在各个历史时期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历史经验是应对世纪变革挑战的重要法宝。1921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救国、民族解放,这一时期最大的经验就是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本质,明确革命的性质、对象和“两步”。这个阶段也是探索中国解放的过程,从党的一大、七大的内容可以看出对问题的反思和纠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无产阶级和工农联盟领导的民主革命,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抓住了当时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即复工复产将稳定社会秩序,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然而,1960年代初,党对当时社会发展的阶段和规律的认识出现了错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瑕不掩瑜,这一阶段党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的历史经验,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释放了社会活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和新机遇,但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党科学确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和核心任务,把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用他著名的南方讲话总结道:“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坚持改革开放,不坚持经济发展,不坚持改善民生,就会走上绝路。”这条基本路线必须坚持一百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核心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理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面对世界的深刻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社会发展、资源供给与人民生活需求本质间出现了不契合。还有新时代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等。这一时期的党中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切实解决面临的问题、挑战、风险。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思想和工作方法上树立系统观念,保持战略思维。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接续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