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综文,千年凝锦

——《文心雕龙》的文化魅力

儒学高等研究院  范瑞懿

 

524日,我参加了山东大学图书馆“春始·弘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聆听了儒学高等研究院戚良德教授“《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化”讲座,戚教授师从牟世金先生,是国内《文心雕龙》研究的顶尖学者,参与了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录制。本次讲座从《文心雕龙》的历史沿革、作为“中国文章学元典”的内涵等角度畅谈此书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戚教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大一开始阅读《文心雕龙》,深知此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想要读懂《文心雕龙》也并非易事。

本次讲座对我很有启发,《文心雕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如何去定义它?这个问题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回到原典本身,《文心雕龙·序志篇》中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这是刘勰对书名的定义,“雕龙”即精雕细琢,特别华美,“文心雕龙”的含义就是写文章要像雕龙一样用心雕琢,所以此书是一部教人写文章如何花团锦簇的一本书。《文心雕龙》对写作“文”的要求是:“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四方面的要求涵盖了军国大政、社会生活的一切功用,是今天单纯的文艺作品所达不到的高度。《文心雕龙》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化教科书”,全书50篇,分为“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剖情析采”“文之崇替”四部分,用精美的骈文写成,论及30多种文体,概括了从先秦到晋宋千年以来的文学面貌和发展规律,全面探讨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形成了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体系,在中国乃至世界文艺理论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后世古代文论的概念、原理都生发于《文心雕龙》,皆可追溯到此,可以说中国文论的发展就是《文心雕龙》的展开。

刘勰七岁时梦见“彩云若锦”,彩云就是“天之文彩”,作者有着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30岁时刘勰又梦到自己手捧礼器,跟着孔子往南行,他感叹“圣人之难见哉”,而自己竟然可以梦见追随圣人,这是不可多得的奇遇,有文化使命要赋予给他的重要启示,遂发奋著书继承文道传统。姚思廉《梁书·刘勰传》载:“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刘勰写成《文心雕龙》后,于道中拦住当时文坛宗主沈约的车驾呈递此书,沈约读后认为此书“深得文理”,并且常常放在案头阅读。这是《文心雕龙》写成之后受到的高度评价,体现了刘勰非凡的胆识与文学自信。《文心雕龙》是刘勰精血诚聚而写出的不朽经典,后世对之评价极高,《文心雕龙辑注》的作者黄叔琳认为“缀文之士,苟欲希风前秀,未可舍此而别求津逮者”,认为《文心雕龙》是解开中国文学的钥匙,开启了文论的体系。许嘉璐先生访问刘勰故乡莒县时,写下了对刘勰与《文心雕龙》饱含深情的诗句:“初知莒事少年时,须白方来续旧思。银杏婆娑千古梦,彦和潇洒万年诗。”

《文心雕龙》是一部极具魅力的中国传统名著,刘师培、黄侃、刘永济、范文澜、陆侃如、杨明照、王元化等国学大师都与此书结缘,成为“龙学”的初代研究者。如今“龙学”已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自1982年“《文心雕龙》学会”成立以来,不仅聚集了大量的学者研究此书,并在国内外出版相关研究专著800余种,发表论文逾万篇,足见《文心雕龙》是一部充满文化魅力和学术潜力的经典。山东大学也与《文心雕龙》很有缘分,山大是“龙学”研究重镇,历来有“龙潭”的美誉,堪称“龙学”传承最成功的范例。陆侃如先生是山大中文系的奠基人之一,他对《文心雕龙》深有见解,著有《文心雕龙选译》《刘勰创作论》等书,开辟了山大“龙学”研究的传统。牟世金先生亦是《文心雕龙》研究的大家,有《文心雕龙译注》《雕龙集》《刘勰年谱汇考》等重要龙学著作,他还培育了戚良德、于维璋、张可礼、冯春田等学生,如今已是国内“龙学”研究的中流砥柱。现在山大形成了以戚良德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学科队伍,实力雄厚,可谓是“传承三代,一脉相承”。所以作为山东大学中文系研究古典文学的研究生,我为能够在“龙潭”学习而感到深深的自豪。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所以阅读传统典籍、了解中国文化十分重要。盛世修典,文化传承,是我辈的义务。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其体大思精,隐括千古,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论的元典、中国文章的法则、中国文化的教程,对于现代社会也自有其积极的借鉴意义。所以我辈学子应该阅读《文心雕龙》、理解《文心雕龙》、学习刘勰的思想与品格,正如王更生先生所说:“我们要做刘勰的小学生。”

 

内容简介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本书集清代黄叔琳对《文心雕龙》的辑注以及纪昀的评语、近代李详对黄注的补正以及著名国学大师刘咸炘对《文心雕龙》的阐说于一炉,并以新校《文心雕龙》原文为底本,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文心雕龙》的独特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