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如何在世俗中找寻自我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由村上春树创作的一部奇幻小说,小说共分为两个部分,奇数章和偶数章各为一个部分,两条故事线平行推进,看似没有直接联系的两部分实际上共同承担着突出小说主旨必不可少的职责。 在“冷酷仙境”中,世界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作为一名从事数据处理的“计算士”,一直为“组织”工作,在一次工作时,“我”邂逅了一位知识渊博的博士,“我”为博士处理问题,并且从博士那里收到了一个奇怪的动物头骨。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麻烦问题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先是博士被夜鬼袭击,再是两个来历不明的人将“我的”房子洗劫一空。老科学家的孙女拜托“我”一定要救出博士,于是“我”与女郎一起潜入了有夜鬼出没的地下世界,在那里经历了一系列的危险之后终于找到了博士,但是博士却告知“我”只是一个实验对象,由于程序崩坏,只剩不到二十小时的时间了,之后意识将会坠入名为“世界尽头”的意识世界中永存下去。厄运已经无法避免,于是“我”在人生的最后驱车来到港口,等待意识从真实世界消失的那一刻到来。 在“世界尽头”中,“我”是一个小镇的新人,“我”没有身世,没有目的,也不知道为何会来到这个镇子上。镇子与世隔绝,由高墙围起来,在进入镇子前,小镇的看门人将“我”的影子从“我”身上剥离并且囚禁起来,这是进入小镇的规矩。小镇中的每一个人都与世无争,每天只做自己的工作,整个小镇都充满静谧与安详。“我”获得了在图书馆当读梦人的工作并且认识了在图书馆做助理的女孩,于是我便整日在图书馆里读梦,在清晨和夕阳时看独角兽群秩序井然地出入小镇。后来“我”发现,镇子里的人都没有心,而原因是每个人的影子都被剥离了,没有了影子,所有人早晚都会失去心。影子劝说“我”与他一起离开小镇,于是我们制定了逃离的计划,但在计划成功,就要逃离的前一刻,“我”选择留了下来,与图书馆女孩永远生活在一起。 小说创作的时期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资本快速积累,人们的生活已经到达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在繁荣背后,村上春树敏锐地发现,这将是一个对个体有着强烈控制与毒害的时代。一切的个体都被卷入资本主义的洪流中成为了一枚棋子,个体的努力敌不过资本的强大,人们沦为了机器。正如在小说中描写的“组织”与“工厂”两个看似相互对抗的势力,实际上却是在无限地提升物品价格,两个势力似乎是同一个人的左右手,而资本产生的产品只不过是在左右手上来回倒腾,两者的对抗只是障眼法,实际上只要这两个势力分庭抗礼下去,价格就没有了下跌的可能。当时的日本正处于这种状态,资本主义控制了大量市场,超过了日本政府而成为了市场真正的控制者,他们肆意进行企业垄断,积累着大量财富,而个体就成为了形成这种垄断的工具人与受害者。正如小说中的“我”被作为实验对象一样,在这种极其及其暴力与强制性的资本压迫下,个体不过是小小的棋子被资本随意摆弄。 另一点上,村上春树在小说中再次考虑了人的“自我”的问题。书中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真实世界中的自我,一个是意识世界中的自我,一个有心,但是被捉弄与操纵,一个无心,但是生活平静与安详。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到底是撕裂的真实是自我呢,还是平静的虚假才是真实呢?在小说中,“我”选择了在世界尽头的无心世界中永远地生存下去,这种选择似乎也是作者的选择,体现出村上的脱离世俗的想象。在小说中我们能发现,“世界尽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冷酷仙境”是资本与个体之间的冲突。真正的“自我”来自于灵魂,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在资本的压迫下,灵魂就会渐渐地消失,导致真实世界的人反而比意识世界的人更加没有“心”。这似乎才是作者更想表达的观点。 (电气工程学院 刘海鑫) 内容简介 小说共四十章,以第一人称叙述。小说结构采用了双线交叉并行的形式,由两个似乎完全不相干的故事情节组成。单数二十章为“冷酷仙境”,双数二十章为“世界尽头”。两个故事看似各不相干,其实两个故事中的“我”本质上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冷酷仙境”中的“我”是实际存在的现实世界,“世界尽头”的“我”是潜意识中的虚拟世界。“我”处于自我分裂的状态中,对一切的动摇不定无所适从。悲剧正是由于“我”对两个世界都无力改变和迷惘无奈而产生。两条情节均极其荒诞,小说用变形的手法写出作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