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边的错误》读后感 微寒肃穆的初秋下午,荒草丛生的河畔静静躺着一颗头颅,离奇惊悚又理所应当。她来自一位65岁的寡妇——幺四婆婆。 刑警长马哲经过一步步调查,确认了杀人凶手是一个疯子。 疯子杀了人。这听起来似乎很牵强,可他无法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刀下陨落的生命:献给他乳汁和乳头的婆婆、三十五岁的壮年男子和一个年轻的孩子,沉沉压在马哲的心头,却也让他无可奈何。 代表权威与正义的法律在疯子面前好像失去了约束力,看似全能的医学诊断和神经学治疗也只能缄默,本应承担责任的当局面对高昂的住院管理费用也松开了手。疯子拿起画笔在社会秩序的整齐框架上信笔涂鸦,肆意穿行在公序良俗的漏洞和边界,他好像拥有无边的自由,躲得过法律道德法规的所有准心。 于是这一次,马哲开了枪。 “你怎么干这种蠢事?”局长。 “因为法律对他无可奈何。”马哲。 “可是法律对你是有力的。”局长。 “我不考虑这些。”马哲。 “这一天终于来了。”马哲妻子。 “从此以后,你就不再会半夜三更让人叫走,你也不会时常离家了。”马哲妻子。 “尽管你那一枪打得很蠢,但我还是很高兴,我以后再也不必为你担忧了,因为你已经不可能再干这一行了。”马哲妻子。 但是作为他的上司警察局局长以及他的妻子,为了保全马哲而不让他去坐牢,而选择让医生对他进行了精神上的折磨。 这位充满正义感的警察终于变成了他枪口对准的疯子。讽刺又滑稽,好像是人性中一部分阴影被无限放大,又显得稀松平常。 再看本书第二位重要角色疯子。 疯子,作为整部小说的灵魂人物,好像一个黑影,时隐时现,你难以用世俗的眼光去观察他,抓住他,他就似白日幽灵一般存在于小镇之中。正是他,扭曲了整部小说,把小说拖进了一个相信的漩涡中,他就是漩涡的中心,一个又一个人死去,他却一直存在着。你选择相信什么,相信疯子做了这些,还是相信这件连环杀人案的背后另有隐情? 他可以躺在闹市的路中央装疯卖傻,胡言乱语。没人知道他内心到底在想什么,在幺四婆婆的家中,在那些夜晚,在他蹲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没人看的见他眼中闪烁着怎样的光。 “从创口看,罪犯将受害人劈倒在地后,又用柴刀劈了三十来下,才将死者的头劈下来。” 漆黑,戛然而止。 河边的错误究竟是什么错误?是在河边放鹅的幺四婆婆信错了人吗?是这个社会的法律惩治不了凶手吗? 是由于没人相信被逼的自杀的许亮吗? 是那个不听爸爸话非要跑去河边玩然后被杀掉的小孩子吗? 是马哲开出的那一枪吗? 究竟是什么错误呢。 如果相信是荒谬,你会选择继续相信,还是面对现实? (电气工程学院 曹梓欣) 内容简介 《河边的错误》收录了余华先最具代表性的四部中篇小说——《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偶然事件》和《一九八六年》。小说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与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