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的叙事与时代的叙事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我在高中时便接触到《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步入大学以后参加了许多党组织、团组织的活动,我自己和身边同学一样也积极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更加生起了阅读《宣言》的兴趣。前段时间,我通读了《宣言》及其所有语言版本的序言,受益良多。借此机会记录下我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们分享,可能有理解不当之处,烦请指正。 一、革命的叙事:革命的大无畏 初读《宣言》,我被开篇第一句话所吸引:“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在这里,“幽灵”是负面词汇,显然,“共产主义的幽灵”的表达是反动派之间的呼号。这句话被反动派用来宣扬对共产主义的厌恶,是一种极具情感色彩的表达方式,背后是他们的恐惧与哀怨,是尖叫与疯狂。当一股势力被称之为“幽灵”时,这股势力同“幽灵”的世界也便可以融为一体了,这股势力同反动派的世界也便可以泾渭分明了——
“幽灵”与“人”是不相容的,革命者与反动派也是不相容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使用“幽灵”一词来形容共产主义的力量,是为了表达这种力量的神秘和不可捉摸性。共产主义的力量在当时被视为一种威胁,但它也是一种新的、进步的力量,可以推动历史的发展。因此,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对共产主义力量的赞美和鼓励。 《宣言》是革命的宣言,革旧世界的命,迎新世界的生。诚如《宣言》所言:“共产党人不是同其它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所以说,在无产阶级的语境里,共产党、共产主义是与资产阶级所代表的旧世界完全决绝的新生事物,他们的目的即是“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只有真正大无畏的革命者才敢以“幽灵”自称,以“游荡”自诩。“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资本主义这个饥饿的怪兽,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尊严和自由,破坏着环境、剥削着劳动力、蚕食着道德,人们被剥削、被奴役、被抛弃,被摧残的人们变成了一个个无灵魂、无个性、无人性的机器。在黑暗中,无产阶级应该站出来,去革命、去斗争,贫穷的一无是处后,剩下的只有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因此,也只有革命者最彻底,只有革命者最值得敬佩。 《宣言》以清晰的语言、深刻的思想,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呼吁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国际主义思想是《宣言》的主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革命性和进步性。无产阶级革命者敢于宣称毁灭旧世界,更要敢于宣告建立新世界。他们呐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主义之路指引人们向前。 二、时代的叙事:洞察时代之光 《宣言》是19世纪40年代的叙事,是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产物,但却深刻洞察着时代背后的科学之光,这是跨越时代同频共振的真理力量。回首人类历史,《宣言》一言以蔽之:“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分析法历史地登场了。回首寥廓的社会历史,从自由民和奴隶到贵族和平民,从领主和农奴到行会师傅,阶级斗争未曾消除,而到了资产阶级时代,资产者与无产者的对立,充斥着整个社会,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奴役与被奴役……属于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呼之欲出。 蒸汽和机器触发了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大航海开辟了资本主义市场,美洲发展助推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和财富积累。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发展,使其成为了现代世界的主要经济制度。《宣言》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矛盾,说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道路。这种科学性的分析,让《宣言》不再是一部简单的政治宣言,而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社会科学著作。 同样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呼号,使得《宣言》彻底打破了开篇“幽灵”论的束缚,这明确指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方法,呼吁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行动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理想。这种实践性和可验证性,让《宣言》不再是一部空洞的理论书,而是一部具有任何时代都能同频共振的国际著作。 历史与现实总是相通相似的,黑格尔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纵观历史,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磨难和风雨,终于在二十世纪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前进方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宣言》指引的方向上,始终坚定不移、大踏步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迈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交织叠加,疫情席卷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世界格局深刻演变,眼看着世界在变,我们也在变。如今,《宣言》所描绘的现实图景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宣言》所昭示的未来世界仍为我们向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深刻感受到了来自外部环境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但是,我们没有退缩,相反,我们以坚定的信心和韧性,迎难而上,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我们青年人生逢这个时代,塑就这个世界,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我们瞻望前途,有迷惘也有向往,有错失机会的惆怅也有偶获幸福的惊喜。当代青年发自内心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追求的“诗和远方”的意境,呐喊的“强国一代有我在”的口号,是一百多年前的《宣言》在当代青年中的回响。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那锁链被劳动者冲破,那贫苦被无产者撕裂,那自由的曙光被迎向,那平等的旗帜被高举,那人类的尊严被重塑……全世界人类的解放绝没有被人们抛掷脑后。 正如毛泽东所言:“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如今的中国,正在沿着《宣言》指引的方向破浪前行,经历着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和嬗变。我们的未来,将由我们自己创造。让我们携起手来,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经济学院 周紫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