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青年?青年何为? 马克思主义学院 邓婉莹 平易近民,是他从始至终的品格;造福百姓,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七年磨砺,是他弥足珍贵的财富;梁家河村,是他锻造成才的火炉;知青经历,是他治国思想的起点;拥护爱戴,是他艰苦奋斗的嘉奖。这个人,就是青年的总书记习近平。享一束温暖明媚的阳光,品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寻一个静谧悠闲的午后,我慢慢翻开了这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从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方面的访谈稿展现了总书记于青年的时候在陕北梁家河村担任七年知青的历练过程,用具体事迹向广大青年阐明何为青年?青年何为?习近平总书记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心存志向的青年,不仅对他的自身成长成才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而且对于青年一代的学习生活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有利于当代青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向阳而生,逆风而行。 知青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知青说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前前后后提到的“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在“跳蚤关”中,面对肆虐成群的跳蚤和奇痒无比的红包;在“饮食关”中,面对满嘴乱窜的粗粮和没有油水的食物;在“生活关”中,面对又脏又臭的厕所和成千上万的蚊子;在“劳动关”中,面对夜以继日的劳作和稀少可怜的工分。面对这些艰难险阻,他以其钢铁般的意志,动心忍性;以其青松般的精神,增益其身。这四个方面都只是物质上的贫瘠,然而思想上这一关才是最难过的。对于这里的环境,他从不能适应到慢慢接受;对于这里的村民,他从害怕他们上炕到与他们促膝谈心。他在这里犹如卧薪尝胆一般艰难,却又像破釜沉舟一样坚毅。正如书中所说“他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总书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经典名句。这也正是他能够带领青年党和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大步向前的原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面临困难时,青年应当磨砺自己的意志,锤炼自己的信心,才能从容不迫,攻克难关。 村民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村民说中提到了总书记在知青时期与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他无时无刻不在践行着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心一意地为群众解决切实的问题。“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这是石春阳同志对他的概括。“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这是武辉同志对他的评价。而事实也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当时不下十次耐心劝说武刚文同志重新当生产队队长,让他带领百姓搞好生产;面对村民聂瑞兰的热情款待和对粮票的拒绝,他悄悄地把粮票和钱压在了饭碗底下再离开;去赵家河做社交工作时,他用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使得他们听讲不再瞌睡了。这一桩桩小事不仅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且折射出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积极作为和优良品德。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与群众密切联系、不拿群众一分一毫、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等等品德,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谋幸福的初心的具体体现,他们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带领人们攻坚克难,向前进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践过程中,青年应当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才能造福一方,实现价值。 各界说:立鸿鹄志,作奋斗者 各界说讲的是社会上各界人士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七年知青历程以及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影响的总体评价。这七年是他治国理政的历史起点,是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当然,不是所有人的知青经历都对其一生造成了重大影响并且能够促使其成功的。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幸福只会眷顾努力奋斗的人。习总书记在延安七年中,面临种种困难,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敢于同一切艰难险阻作斗争。面对知识,他求知若渴,经常挎着一包书,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一有空闲时间就拿出来看,不愧为有知识的青年;面对实践,他身体力行,身为村干部的他经常与群众共同承担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儿,担得起一声“黄土地的儿子”。如今,面对党和全国人民,他和各领导人带领人民朝着“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称得上合格的共产党人。总书记用他的亲身经历诠释了青年时期立下的提高自身、回报社会、筑梦复兴的鸿鹄之志。最终的结果证实了这样的追求才是有意义的,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榜样引领下,青年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远大的目标,才能担起重担,筑梦复兴。 时间流逝,一页又一页,不知不觉已接近这本书的尾声。全文中的最后一个采访者何毅亭同志总结性地讲到了:“陕北七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第一站,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人生即奋斗,中国即热爱,共产党即忠诚。作为新时代青年,正处于“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我们应当学习总书记身体力行的高尚品质与科学思想,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贯穿于自己的实践。面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做过客和观望者,将青春之小我融入青春之大我,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向阳,在前进的过程中,向扎根土壤致力教育的最美教师张玉滚,向黑土麦田实干强邦的最美“村官”秦玥飞,向冲锋在抗疫最前线的最美逆行者等等榜样学习,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向阳而生,有信仰,愿追求。逆风,在奔跑的路途中,当感到迷茫而不知所措时,当感到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时,当感慨生活处处不如意时,摆脱冷气,只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逆风而行,道路艰,但无悔。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应该怀一颗赤子之心,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奔赴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