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光,照亮灵魂的囚牢 化学与化工学院 孙咏 “任何一个你不喜欢又离不开的地方,任何一种你不喜欢又摆脱不了的生活,就是监狱。如果你感到痛苦和不自由,希望你心里永远有一团不会熄灭的火焰,不要麻木,不要被同化,拼命成为一个有力量破釜沉舟的人。” 就像这部电影的名字“救赎”,全篇以温和的语言讲述了这个荒谬悲凉却又不失温暖希望的故事。与我先前想象的人在年轻时犯错并用余生来赎罪的情节不同,这是有关一群人灵魂的救赎,关于坚持,关于希望,关于美好。 故事围绕着银行家安迪展开。他被误判,投入了肖申克监狱这个充满黑暗与绝望的地方。然而,安迪并没有被命运的不公所击垮,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非凡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在狱中开启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自我救赎之旅。影片的主题深刻而多元。它探讨了希望的力量——在肖申克那仿佛没有尽头的牢狱生活中,安迪始终怀揣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他不顾周围人的嘲笑和质疑,默默地用一把小石锤挖掘着通往自由的通道。这种希望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给予了其他囚犯勇气和力量。它还展现了友谊的珍贵——安迪与瑞德之间的友情在狱中生根发芽,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境,在冰冷的监狱中传递着温暖。这份友谊不仅让他们在艰难的岁月中找到了慰藉,也成为了安迪最终获得救赎的重要支撑。 从安迪初入监狱时的孤独与恐惧,到他逐渐适应环境并开始谋划越狱,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电影中的细节处理更是令人赞叹不已,安迪在广播室播放莫扎特音乐的场景,那优美的旋律如同天籁之音,穿透了监狱的高墙,唤醒了囚犯们沉睡的灵魂。而他用海报遮挡挖掘通道的巧妙设计,以及最后在雨中重获自由的震撼画面,都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瞬间。 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蒂姆·罗宾斯饰演的安迪,内敛而坚毅,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自由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憧憬。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瑞德,沉稳而睿智,他将一个在监狱中度过大半辈子的囚犯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们之间的对手戏充满了张力,让人沉浸其中,难以忘怀。 故事平和却给人留下太多的思考。有的是对美国社会制度的讽刺与批判,对人性的扭曲和心中丑恶的欲望的揭露,对监狱中的犯人时隔多年进入社会却发现与社会脱轨的不适,这些是值得所有人去关注思考的地方,这当是全社会的责任。 同样关于人性之善,也在电影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得救之道,就在书中。”这是典狱长对安迪说的话,但相反于飘渺的信仰,安迪的书中是锤子,这是他的得救之道,也就是他自己。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他凿出了通向生的隧道,于我们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内心是牢笼,则处处是牢笼,自由不在外面,而在内心。”就像肖申克监狱囚禁的是人的身体,折磨和毁灭的却是人的精神。这也警醒着我们占领精神高地,呵护内心自由,切莫作茧自缚,沦于世俗… 我很喜欢瑞德最后的坦白——“我回首前尘往事想和小蠢蛋谈谈人的是非善恶,可我根本做不到,少年早就不见了。”有的是历尽沧桑的追悔莫及,有的是坦然,万事皆不会重来,所以做事前要想清后果,把握好每一个现在。 还是用电影里的话结尾吧,愿我们无论何时都能心怀希望。 “希望是件美好的事,也许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内容简介 一场谋杀案使银行家安迪(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饰)蒙冤入狱,谋杀妻子及其情人的指控将囚禁他终生。在肖申克监狱的首次现身就让监狱“大哥”瑞德(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饰)对他另眼相看。瑞德帮助他搞到一把石锤和一幅女明星海报,两人渐成患难之交。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风雨夜,一场暗藏几十年的越狱计划让安迪自我救赎,重获自由!老朋友瑞德在他的鼓舞和帮助下,也勇敢地奔向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