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国乒小将想到的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轰动:国乒16岁小将樊振东进Top5,他一路淘汰的对手包括大满贯得主张继科、白俄罗斯老将萨姆索诺夫以及今年的欧锦赛冠军奥恰洛夫等人。 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实在令人感到敬佩,然而,敬佩之余,我想到的是国内的教育制度问题。 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曾提出过因材施教,并成功的得到了实施,“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便是他的思想的真实写照,我认为,如今我们的教育制度缺乏的正是“因材施教”。
没有“因材施教”的教育体制使我们的人才选拔机制不能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成果吧。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从入学的那一天起就面临着严酷的学习压力,各种习题无穷无尽,学生们整日忙碌在题海的世界里。创造力不能得到训练、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落实到下面就变味了,学校为了升学率、为了排名,一切向分数看齐,为了得到高分,不惜一切手段。前天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去当保安了。这个消息难道不是对我们的教育制度的一个警醒吗?清华大学学子是中国顶尖学生的代表,清华大学是中国教育的门面。然而,它培养的学生竟然去干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职业,这不是中国教育制度的悲哀吗?这种教育制度与古代的科举制相比有何值得称道的呢? 现行的教育制度既然存在诸多弊端,那么改革教育制度就势在必行了。我认为,不论如何改革,教育的先进性始终离不开四个字——因材施教。 远的不说,就看看跟我们处在同时代的美国吧,也许我们能从中得到可借鉴之处。美国的小学教育是不拘于形式的:学生上课不必端坐于自己的位置,不必像对待圣旨一样对老师言听计从,师生关系平等相处,而非上下级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教室布置极具特色,作业内容极具个性。作品类别应有尽有,五花八门,富有创意。学生走进教室就像进入学习超市。这些教室文化能从多个角度濡染学生品格,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触发学生创新。在美国中学里,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具有弹性、灵活多样的。一般的学校会有三个以上的设置计划供学生选择,计划不同,目标不同,课程设置不同,深浅层次也就拉开了。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计划。 再来看看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吧。教师普遍采用积极性教学,特别讲究教学策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精讲多练,扶放结合。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业发展,特别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想像创造能力的培养。至于学习的主题地位,与我国也是大相径庭,他们不会出现“教师一个劲的在上面讲,而学生在下面正襟危坐的听”的情况,相反,老师只是处于指导地位,学生则在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特别强调合作。积极主动,饶有兴趣地学习,注重过程体验,注重学习探究的方法,不注重探究结果,享受学习创新的快乐。 这就是为什么诺贝尔奖得主大多数是美国人;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的创新能力居全球首位;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倘若我们的教育制度教育出来的只是一群平庸的年轻人,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只能是平庸的国家。唯有改革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唯有因材施教使人尽其才,才能使我国的创新能力源源不断,才能是我国更富更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赵东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