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和

 

 

张兆和(1910年—2003年),字叔兆,笔名叔文,安徽合肥人,随父(苏州富商张吉友)寓居苏州。现代女作家,沈从文先生的妻子。1932年,张兆和伴随沈从文一同来到青岛,在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图书馆担任英文图书编目工作。

张兆和幼年从其姐张元和、张允和向昆曲名家学习昆曲,工小生,拍曲时严肃认真,故所学曲目皆扎实准确。她与姐张元和、张允和及妹张充和被当代文化名人秦瘦鸥誉为“张氏四兰”,又被称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合肥四姐妹”。关于张兆和姐妹,叶圣陶先生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兆和,17岁入中国公学中学部读书,18岁那年夺得学校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

1929年,沈从文受胡适之邀,到上海中国公学主讲现代文学。其间,他爱上了18岁的女学生张兆和。不善言辞的沈从文开始给张兆和写情书,一共写了数百封,张兆和一直不予理睬,这在当时校园里传的沸沸扬扬。

19327月,张兆和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毕业,回到了苏州。1932年盛夏,沈从文亲自来苏州看望张兆和,并向张家提亲,在苏州停留一周的时间里,沈从文每天一早就来到张家,直到深夜才离开,在这期间,张兆和终于接受了沈从文的感情,达成了婚约。随后,张兆和便伴随沈从文一同来到青岛,在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内编英文书目,和她在一起编中文书目的,还有一位后开改名江青的年轻女性。

自此,沈从文在国立青大的“窄而霉斋”里常常出现张兆和的身影和传出阵阵笑声。第一公园、海滨、栈桥等,也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的感情日益加深。1933年秋,沈从文离开青岛去北京工作,张兆和便与他一同前往,并于99日在北平的中央公园举行了婚礼。

1949年,张兆和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师大二附中教师,《人民文学》编辑,著有短篇小说集《湖畔》、《从文家书》等。

沈从文说:“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这个正当年龄的人就是张兆和,这位被沈从文称为“黑凤”的女士,一直陪伴着他走过寒暑人生。

(文理分馆 郭光威 刘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