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文明史 魅力中国画

 

华夏五千年浩瀚文明史,留下的不只是岁月的印迹,更多的是数不清的传统文化资源,在这些厚重又独特的文化资源中,中国画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中国画的核心精神到底是什么?怎样欣赏?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欣赏能力。为此图书馆推出了题为《浅谈中国画的赏析》的文化类专题讲座。

近期,讲座在趵突泉校区图书馆412教室举行,同时展出有主讲馆员王雪莹(系中国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获国家及山东省美术大赛奖项的获奖作品,伴随着悠扬舒缓的古曲《高山流水》,讲座会场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古典文化氛围。

我们对中国画的欣赏,一般较侧重形式美,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若能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从作品营造的意境中领悟作者的用心,与画家一同喜怒哀乐,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提高了一个层次,达到了由感官欣赏进入到理性欣赏阶段。如果能对中国画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把画家的具体作品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考察,找出它的传承和历史地位,认识画家的独创性,并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作品的意义,那就进入到了更高的鉴赏阶段。

讲座中王雪莹为同学们讲述了中国画的起源、分类和发展历史,并着重分析了中国画的审美理想和技法特征。在讲述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时,她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讲到魏晋风度,讲到盛唐之音、宋元意境,讲到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和建国初期的中西文化艺术交融。讲座期间穿插了对中国画知识的提问,从“工笔、写意、双勾、没骨、泼墨”陌生词汇,到“中国画的物感造型、墨分五色、三远空间结构;西方画的镜像造型、光色经验,焦点透视法”都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回应,讲座氛围活泼而热烈。王雪莹还带领同学们欣赏了当代中国著名画家的诸多画作,将前面的中国画理论知识延伸到当代画作的赏析中,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传统中国画艺术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的传承及复兴,在感受到中国绘画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大家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艺术之所在。

此次讲座使同学们了解民族文化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文献资源建设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