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容雅步,正气浩然 ——《雍正皇帝·九王夺嫡》书评 中国历史上共有几个盛世?五个,八个,抑或十三个?对这一问题,众说纷纭。但不管有几个,康乾盛世始终处于屹立不倒之位,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期。虽说是康乾盛世,但雍正皇帝却在这段繁荣盛世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清宗室、史学家昭梿说:“宪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余尝闻内务府司员观豫言,查旧案档,雍正中惟特造风、云、雷、雨四神祠,以备祈祷雨旸外,初无特建一离宫别馆以供游赏。故当时国帑丰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诚然,这位了得的“宪皇”虽在位十三载,但惟日孜孜,无敢逸豫,为清王朝打下深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该书中提到“地地道道一个龙子凤孙,因生性冷峭严峻,京师人称‘冷面王'的就是”。看到这,也许你会认为雍正皇帝是一个性格乖戾不晓常情之人。不,你完全想错了。他的“情”只不过不是给那些无关紧要的人看的,也不是那些人有福气可以享受到的。初见邬思道时,“见他已是残废,原是心里失望,此刻见邬思道酒后形骸放浪,飘逸潇洒英风四流的神态,不禁大起怜爱敬慕之心,又想到他不合仗义直言得罪朝廷,为天下不容,且终生无望再入仕途,转觉神伤。”又见挚爱的坟墓时,“胤禛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双手张着,疯子一样踉跄几步,发出嘶哑的狼嚎一样的声音,似乎在哭,又似乎在笑,扑地爬在柿树下,两只手交替死命地扒着,喊着……”当北运五万石糙米,途经桃花渡时,“一望可知,原都是良田,不由叹息一声,说道:‘王孙公子处繁华世界绮罗丛中,不到此不知人间之苦——可惜了这地……’”这无不体现了胤禛的“情”:惜才之情、念旧之情、忧民之情……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虽然说的是庄子,但我想在我们四爷身上也应该同样适用吧。 专卖和走私无疑是令历代王朝格外头疼的一件事,即便在一个国力昌盛的王朝。如果这个问题处理的好,将会利民利世,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适得其反,制人喉颈。而胤禛在处理桐城盐枭时,却显示出他极为缜密的心思和王者的魄力。这些桐城盐枭大都是“八爷党”,凭借与八阿哥的裙带关系,割据一方,自有巢穴,严重影响国库和地方财政。为此胤禛专门在城隍庙设宴,大宴盐枭,“一溜游廊下齐整摆着十桌八宝席面,水陆果珍、鱼鸭鸡肉一应俱全。”但这是在城隍庙啊!城隍庙里满是泥塑的十八地狱,刀山油锅斧钺炮烙种种刑法具备,各种狞恶小鬼将种种不忠不孝、贪财杀生之辈有的火烧,有的水煮,有的油炸……“阴惨惨逼人毛发”。众盐枭哪有心思吃这鸿门宴。这才仅仅是前奏,而后,重头戏来了,“不要吃枯酒,快奏起乐来。”语罢,十几个乐户齐奏悲凉怆楚的《蒿里曲》。最后这些势盖官宦财雄一方的盐枭被这样被我们的四阿哥整治的欲哭无泪,被迫写下认捐书,宴会结束后,四皇子一下筹集到120万石两白银,补齐了修复黄河大堤的亏空。这就是其他皇子所达不到的“才”。 胤禛在此次九王夺嫡中,一直处于十分稳重大气的状态,既不像太子胤礽那样暴戾骄纵、奢侈寡恩,在康熙面前不注意隐藏自己的情绪,我行我素,也不像八阿哥胤禩那样结党营私,急功近利,更不像大阿哥胤禔野心暴露太过明显。可以说胤禛才是幕后的大boss。虽然我们的四阿哥不事广植党羽,但他深谙帝王心术,不论哪朝皇帝都不愿让自己的权力被分割,于是他将无意夺嫡诚孝侍君的心意展现在康熙面前,这样就能凸显出八阿哥背后集团的强大。在太子被废时,胤禔落井下石,最后康熙皇帝大怒“像你这样的蠢猪,居然想做太子…… 你是什么东西,敢说出这样无法无天的话?”可怜的胤禔变成了炮灰,被监禁在太子隔壁的配殿。之后,康熙问众皇子,为什么清军入关时,三百万的汉人却打不过十七万的清军。问完这个问题,众皇子急功近利的心思完全被暴露了出来,纷纷向康熙进言,极力褒扬清朝的明君明主,唯恐落后一步。但只有胤禛“呆呆的”,这,就成功引起了皇帝的注意。而胤禛也早已胸有成竹,他先是肯定了其他皇子的话,这样就不会拂了他们的面子,而后又说出自己意见:在于汉人群龙无首,各怀异志。这句话其实是符合康熙当时的心境的,因为太子刚废不久,各皇子就落井下石,各怀鬼胎。康熙这个问题看似有些无厘头,但细细斟酌一下,是大有深意的,绝不是其他皇子表面想的那么简单。这足以证明胤禛的“稳”。 胤禛继位后,于是听从文觉的警告,决定彻底扫清障碍,将周用诚、邬思道、允祥等人全部毒酒赐死。邬思道也曾对十三阿哥允祥说:“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本就是皇家家常便饭。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被权势麻痹的自私的小恶魔,只是有人表现出来,有人把他隐藏起来。雍正皇帝也不例外,这只能怪皇位的诱惑太大,让很多人妄想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人说雍正冷暴残虐,刻薄多疑,其实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往朝的前车之鉴和当时的政局不稳,这才使得他成为“斗筲之辈”。试问,如果一个人真的骨子满是无情和冷血,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不应该雷厉风行,立刻执行毒杀吗,为何要在听了他人的警告后,才采取这必要手段?邬思道为了明哲保身,向雍正列出“三忌”,表明自己无做官之意,这时,雍正想起了自己与邬先生亦师亦友,朝夕赞襄的十几年情分。这说明他并非无情,只是身为皇帝,如同身在囹圄,只有“狠”才能守住自己的皇位。时局在前,不得不从啊! 著名历史学家易中天说:“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许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雍正无疑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感情丰富,意志坚强,性格刚毅,目光锐利,而且奋发有为。”不管是从胤禛的“情”“才”,还是“稳”“狠”,他身为君主,都有不一般的魄力——一种专门为君主而存在的魄力。
雍容雅步,正气浩然,皇图宏展,帝矗擎峰。 (法学院 蒋鹏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