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除了春天,闲人免进

 

蝶舞成颜,翩跹三月桃李。

芳菲绘彩,渲染十里校园。

吹面不寒杨柳风,山里的妖风固然肆意了些,但说到底也算是春风,花开三月时,风名花信风,这应花期而时的风,吹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花骨朵儿,一层又一层的花瓣绽放开来,在它们短暂的时光里,用尽自己的万丈风情,留住每一个过路人的目光,让每一个匆匆而过的人,会在余生中为没有看到那一抹惊艳而愧疚。

 

 

白玉立

 

走在这条白玉兰路上,想必最引人注意的便是这路两边开得灿烂而洁白似雪的白玉兰了,枝头还没长出新芽,它便迫不及待的开了,想为这初春再多添几分春意,白玉兰俗名望春花,想来这俗名确实是有几分道理的。唐代诗人咏:“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 

白玉兰,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树身伟岸,枝条稀疏粗壮。 隆冬孕蕾,皆着于枝端,早春开花,花大微碧色白。千枝万蕊,莹洁清丽,芳香宜人,向人间传递着春天的信息。其孤身亭亭玉立,群居则玉圃琼林。不只姿色秀丽,情操高雅,而且抗烟尘吸硫力强,蚊蝇不敢接近。

屈原离骚有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让人不仅对高洁的玉兰花心向往之。玉兰花还有着忠贞不渝爱情的寓意。每逢喜庆吉日,人们常以玉兰花馈赠,是表露爱意的使者。

如此高花白于雪,年年偏是斗风开。

近几日白玉兰已是逐渐谢了,那一树落雪也变为葱绿,在绽放尽她的风情之后,终也零做成泥碾作尘,然却香如故。

 

 

桃花

 

桃花真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花朵了!

试想一下,那有如小女儿一般的娇羞脸庞的粉色配上那才探出新芽的慵慵懒懒的葱绿色,真是惊艳了这春日的时光,让人一见倾心,再见倾情。诗经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盛开时美艳而热烈的姿态跃然纸上,为春天注入一股生机与活力。

桃花的花语是爱情的俘虏,又不禁想起了崔护的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树下的美人儿与枝头上的桃花相映生辉,直叫诗人拜倒在美人儿的石榴裙下。

古往今来,题咏桃花的诗句真是数不胜数。如:“桃之夭妖,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韩愈《题百叶桃花》);“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苏轼《送别诗》);“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小桃花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李弥逊《诉衷情》)……

如果我有魔法,定叫这一树桃花把它的惊艳模样永久定格。 

 

 

海棠花

 

不知你们是否有注意过,在通往悦园的路上,教授楼门前开着棵棵海棠花,有着热情似火的红色,也有肆意张扬的桃粉,一朵挨着一朵,熙熙攘攘,竞相开放,谁也不肯让谁。

海棠被称为“国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称赞它是“百花之尊”、“花之贵妃”,甚至有“花中神仙”之说,同时将它看作是美好春天、美人佳丽和万事吉祥的象征。海棠花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长流中史料中,记载的并不是它的观赏性,最早被人们重视的是海棠花的食用价值:《诗经·卫风·木瓜》有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中的“木瓜”、“木桃”、“木李”全都是属于海棠类的植物,它们在古时候常常被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 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玉棠富贵”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又因为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又来比喻美人。

曾看到过一个“海棠春睡”的故事。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曲故流传后,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叫《海棠》 的诗,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不知这深深的夜里,海棠是否仍如白日里那般妩媚呢。

归去来兮,除了春天,闲人免进。

(控制学院  张玉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