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游随感 按照图书馆工会的安排,我们部分馆员利用一天的时间游览了牛记庵村和聊斋城,一座古村,一座故居,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和造型,两种别样的文化传承,让前来游览的游客们流连忘返。 上午九点我们来到了牛记庵村,牛记庵村坐落在大山深处,有“天上的村落”的美誉,村落周边群山环绕,登高俯望,整个村庄形似卧牛。据说牛记庵村是清朝遗留下来的一座小村,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为响应上级的政策号召,牛记庵村进行了整体搬迁,村民分散搬到了附近的几个村庄,现在的村庄,只有几户人在此看护着。当地政府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进村的水泥路已经修好,将它开发成旅游景点,现在这里已经是省级古村落。 这是一座古村,一座坐落在半山腰,需要攀爬台阶才能到达的小村,这里到处都弥漫着老去的味道,随处可见年代久远的痕迹,我们跟所有游客一样,走着小村的台阶,想着小村的曾经,这里有一条路叫万福路,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福”字组成的小路,整条路石壁上刻了很多“福”字,参差不齐,路过的游客都要将这些福字从头摸到尾,不能落下,摸不到的“福”字可以用小石子砸,砸到也算是摸到了,这代表着吉祥,将福气和好运带回家,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摸了一遍。 也许你见过最大的溶洞,但一定没见过世界上最小的溶洞,这个世界上最小的溶洞就在牛记庵村,洞内高1.2米宽0.6米,人可弓腰通过。这本是泄洪通道,是由本村孙氏家族300年前修建而成,,它的真正意义是孙家的一条逃生通道,和取用山泉水的秘密通道。泉水经过房内循环一圈后流入泄洪通道,这样房屋就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了,真是好比一个天然空调,不得不佩服当时人们的机智。 行走在牛记庵村,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安静而淡雅,少去了外界的纷乱杂扰,心灵有了稍许的停留之处,我想,很久以前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一定靠着“男耕女织”最传统的方式生活着,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花似锦,却多了生活该有的平静,也该是一番别样的情景。 参观完古村,下午我们又来到聊斋城,这里是蒲松龄的故居,他的《聊斋志异》想必很多人读过。聊斋城是淄川蒲家庄投资兴建的,是以园林为表现形式,以聊斋故事为主题的组群式的大型名园景区。中国的园林建造讲究景和物之间的相互配合,寻求景中有物,物中含景,聊斋城就是坐落在一副山水画中的名人故里。 狐仙园是我们游览的第一站,这里的假山,拱桥,碑廊等景观随处可见,园内设有小翠亭、聚仙峰、留仙峰、荷花三娘子等景观,让前来游览的人,一眼便有了“狐仙”故事再现的错觉,不得不佩服工匠的精湛工艺。 因为独特的园林设计,观赏聊斋城总有初春鲜草木清新的味道,那是一种大自然的味道,每到一处亭院之间都有独特的景色,无一重复,抚摸过雕刻细腻的廊柱石桥,总让我感叹,蒲公的惊世才华就是在这里孕育而生的。 每一次出行都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都是一次心灵与外界融合的过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不一样的旅程带给自己不一样的收获,并带着这份收获开始新一段的工作和生活。 (兴隆山校区图书馆 沈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