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与“老地方”

整齐的印刷字体,雪白的纸张和设计精美的封面,这是大部分人眼中书籍的样子,不过有一个地方,这里的书,纸张泛着时间带来的微黄,隐隐散发樟木的香气,纯色的封面上大多也只是有一个简单的书名题签,朴实无华的外表下,满含的是中华千年的智慧结晶。有一群人,如这里的书一样低调含蓄,却在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着历史留给我们的瑰宝。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十九大中强调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视和对古籍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注给古籍工作者们很大的鼓舞。图书馆特藏部工作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这里无限的热爱和责任感。

很高兴,我可以保护你们。对于印刷量和流传量极少的古籍来说,每一本都是及其珍贵的,防火、防水、防盗、恒温、恒湿,每一项都马虎不得的事情。定期巡查,书库和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每年都数不清走了多少遍;双人双锁,要确保书库中每一本书的安全就一定要严谨认真才行;书库加湿,要确保45%-60%的湿度,对于恒温恒湿条件还不完善的书库来说,只能通过人工加湿的方式控制。看上去都是一些日常的琐碎事情,但每一项都需要百分百的细心和耐心、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心里才能感觉到踏实。

很高兴,我可以认识你们。部门中的大部分人所学的并不是与古籍方向相关的专业,古籍普查对还算是门外汉的我们来说,有些手足无措。刚到这里的时候,我对各类的专业词汇感到陌生,甚至不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又如何在一本全是繁体字的书中找出需要的信息。但是对这项工作的急迫性,促使我从各个方面进行学习,眼前的字开始从简体到繁体再到篆体,我渐渐地可以从牌记、序言、版心中寻找一本书的“身世”,脑海中刻下了几十个需要的著录字段和著录规则,当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看懂一篇文章、确定一个版本、完成一条编目、辨识一个钤印的时候,心中充满的是喜悦与骄傲,这一条条被确认或修改的数据,就是我的战绩。

很高兴,我可以改变你们。一个计算机专业的人来到特藏部,置身于古籍之中,恍如穿越一般。几乎所有人都感觉,这完全是两个没有交集的学科,我在这里可能帮不上什么忙,也发挥不了自身的特长。其实不然,特藏部比任何一个部门都更需要新技术新方法的注入。传统的观念对古籍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却限制了古籍研究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正在提高古籍研究的速度,以我一人之力或许无法建成或完善一个数据库,但从做好一个详细的目录表,完成一种古籍的数字化扫描,为读者提供一个电子版古籍阅览方式开始,特藏部的同事们开始慢慢接受这些方便快捷的工作方式,并越来越感觉到新技术的重要性。

很高兴,你们走进了我的生活。从幼时背诵的第一首《静夜思》到后来课本中的《滕王阁序》,古诗和文言文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到如今,古籍再次走入了我的工作与生活。这次我看到的不再是花花绿绿的印刷品,而是真真正正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手中的每一本书都可能是大家曾经翻阅过的。这些古籍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我对中国古代书籍的认识,天文地理,艺理农医,难怪称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每一本都可以让人沉浸其中,读每一页都可以让人津津有味。除了内容,吸引我的还有书中的钤印,书中所钤的每一枚印章都表现出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可以描述出这本书一路走来的脚印。深入学习,才知学海无涯,这些古籍不会因为纸张发黄而黯淡下去,反而会一直发出耀眼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指出,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我很庆幸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己所学的新技术专业,也很感激有机会在特藏部接触和保护古籍。这里并不沉闷,并不枯燥,当然也并不清闲。在这里可以淡泊心性却又不能放松精神。特藏部中保存的都是无法复制的无价之宝,继承发扬延续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并不担心如今的自己在古籍方面还并不十分专业,因为我对古籍特藏的热爱让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并可以做的很好。这是我的梦,是我这个“新人”在这个“老地方”美好的中国梦。(节选)

(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于天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