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图书馆来读大学! 新学期馆长寄语 ——致2018级新同学 每年的秋季开学,校园里都会充满了亢奋与喧嚣,今年同样如此:新生来了! 对于学校而言,“新生”意味着“人丁兴旺”,这是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极为看重的大喜事,高兴是自然的。对于家长,熬过了身心焦虑的三年,目送着身形健硕、丰姿绰约的子女们气宇轩昂地迈入大学之门,其如释重负后的愉悦,也在情理之中。对于各位同学,告别紧张甚或是机械、枯燥的高中生活,迎来人生崭新的阶段,憧憬中充满兴奋,同样是情理之中。作为老师,面对一个个充满活力的青春面孔,有着同样的喜悦与兴奋。凡此种种,皆当可喜可贺! 然而,职业的经验与经历又使我们不能不想起那些同样曾为新生,但高兴而来、怅然而退的同学。客观地讲,此类现象在历年毕业生中并不鲜见。想当初,他们也曾有鹤立鸡群的优异成绩,也是在众生羡美中昂首迈入百年名校。然而大学四年高开低走,恰如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言:“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每念及此,常常使为师者磋叹神伤,惋惜不已! 因此,在众声喧哗中,在人生重大转折关头,我们大家特别是每个新生都应该有足够的理性与冷静,认真思考大学的价值边界是什么,大学生活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境界与节操,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我们主张,大学生活应该从读《大学》开始。 对于《大学》一书,许多同学并不陌生,但却未必知道“明德,亲民,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正是出自该书;未必知道源自于其他典籍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等话语,是因《大学》一书而广为人知;未必知道《大学》一书为何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官定教科书,为何未列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首;未必知道,当近代西方的University传入中国的时候,人们为何以“大学”二字来对译它;未必知道山东大学“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正是《大学》精神的浓缩与发扬。 古代中国大儒强调读书治学要先“定规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涵养情怀、境界与格局。在2018级新生入学之际,图书馆发起全校新生共读《大学》的活动,其目的正在于此,期望大家在共读中领会大学精神,做好“定规模”的功夫,以优异成绩读完大学。 欢迎各位新同学来图书馆参加共读《大学》活动! 更期望各位同学把图书馆作为您常来常往的地方,在图书馆中读大学,让大学生活充满书香。这里是知识的海洋,学术创新的基地,文化交流的中心! (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 赵兴胜) 9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