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英咀华 老舍作品推荐 编者按:《含英咀华》是我们最近推出的名家作品品鉴类栏目,旨在通过专栏的形式,向读者推荐各学科领域的品质好书。正如雨果所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书籍阅读是增益知识、锻造灵魂的重要方式,我们希望与同学们一起,吸取书中精华,探索人生百味。 说到冬天,必然会想起老舍先生,想到他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他笔下对济南冬天的生动刻画,在同学们脑海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而老舍先生本人也与山东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曾在山东大学执教多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和北京的风土人情,把历史和现实、自然景色的四季变换、不同时代的社会氛围、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都结合浓缩在一起,绘声绘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通过其雅俗共赏、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潜台词的运用,老舍往往在日常平凡的场景描写中反映当下隐含的社会冲突,其笔触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以及民族命运的思考,能让人从轻快诙谐以及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而在本期的栏目中,我们将带领大家品读老舍先生的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 导语: 老舍(1899-1966),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义。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之义。 1931年4月,发表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193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的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此次诺奖遗憾颁予川端康成。1978年,老舍得以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墓碑上刻着自写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 《四世同堂》主要讲述了北平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一家和他的街坊们,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和侵略者占领时期表现出来的双重性格,即不甘屈服的民族气节和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封闭、愚昧、妥协、敷衍、无聊、自私等社会心理中的陈腐部分,引人深思。馆藏信息:I246.57/*006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馆藏信息:I246.57/*204 《老张的哲学》描写了上世纪20年代前后北京各阶层市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悟。书中以作者的故乡北京为背景,以老张为自己抓钱而不惜采取恶劣手段拆散李应、王德两对恋人的情节为主线,集中批判了信奉“钱为本位而三位一体”市侩哲学的老张,重点展示了小市民生活的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对国民的严重侵蚀。 馆藏信息:I246.57/*100 话剧:《茶馆》,《龙须沟》,《离婚》 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北京裕龙大茶馆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后三个历史时期的北京社会风貌。作者以极其精湛的笔端和巧妙的艺术手法,截取了横贯半个世纪的三个旧时代的断面,通过茶馆这个小窗口以及出入于茶馆的北京各个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和他们的举止言谈折射出整个社会大背景。每个人物的台词都设计得非常生动传神、富于个性,同时又简洁凝练,意蕴深长。馆藏信息:I234/*188 《龙须沟》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它以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该剧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馆藏信息:I234.7/*010 《离婚》以老舍式的幽默及浓厚的京味儿语言展现了一出市井人家含泪带笑的人生悲剧。作品以当时北平财政所小职员老李等一伙人被卷入“离婚”风潮的故事为线索,正派的或不那么正派的,有文化的或没什么文化的,都在走马灯似的闹离婚,从而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市民阶层面对新式文明进退两难的尴尬与可悲。馆藏信息:I247.57/L019 (栏目编辑:儒学高等研究院 任煜 石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