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隅说影

栏目导语:画面与光影之间,勾勒的是面庞、人物、生命。色调与声鸣之间,呈现的是情绪、态度、灵魂。在纷繁多姿的影像世界里,我们经历喜忧、构建生活、追逐星云、感悟美好。照隅,继续用电影世界的纯粹和本真,把光亮倾洒到你我的心灵角落。

走出“桃花源”

作为一部1998年的老电影,《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word》)至今还让欣赏者不由得陷入怀疑与否定之中。它情节简单而又令人惊异,开头平常,只是琐碎的生活场景却有点儿让人感到云里雾里,它用逐渐递进的情节一步步地引导观众,最后不由得深出一口气,庆幸自己不是活在欺骗里。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导演克里斯托弗野心勃勃,收养了一个婴儿,刻意把他培养为风靡全球的纪实节目《楚门的世界》里的主人公。而楚门就这样在一个叫桃源岛的小镇,实则是一个巨大摄影棚的地方,毫不自知的生活了近三十年。围绕在楚门身边的,全部都是演员,他的朋友、妻子、父母全都是假的。节目组的一时疏忽,让小时候因他而死的父亲再次露面,尽管制作组随后又编织了一个完美谎言,但这一切还是让楚门怀疑起来。一位名叫施维亚的群众演员,十分同情楚门,她几次引导、暗示,虽被工作人员强行带走,但还是促使楚门开始反抗,最后,打破虚假的天空屏障,走出了桃源镇。

 “如果再也不能见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这是金·凯瑞饰演的楚门每天清晨出门后都要问候人们的话。作为一部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文艺片,导演彼得·威尔曲折的传达了一些隐喻,这里有对自由的真切渴望、对生存现实的疑惧、对荒诞日常生活的反诘,更有对自我存在方式与意义的否定和探寻。在楚门发现每天围绕在自己身旁的路人、汽车全都没有变过时,他开始恐慌,接着去试探周遭的一切究竟是真是假。当得到答案之后,楚门策划了完美的出走计划,并且根据施维亚很久之前的提示,瞒过了所有的演员和工作人员,走到了“桃源镇”的边界,爬上梯子,准备打破人为搭起的并不结实的天空幕布。导演克里斯托弗在后台控制室里,近乎疯狂的对楚门喊道:“你是真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看你……听我的忠告,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

这一番情谊动人的话看起来合情合理,却终不过是些事不关己、冠冕堂皇的话罢了。当楚门毅然决然的推开边界那扇门时,屏息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全部沸腾。

这是自由胜利的时刻、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刻,同样,这也是新生的时刻。这一场野心勃勃的行为艺术,所有人都参与其中。他们作为旁观者,平静的、又近乎无情而残忍的观看着楚门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尽管外面的世界跟桃源镇相差无几,尽管楚门过的还依旧是常人的生活,但他在不自知的状态里,被欺骗着、被观看着,被谎言和虚假缠绕了近三十年。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个世界本来就真真假假,让人摸不着头脑。楚门的抗争,也许是无意义的,只是从一个人为营造的虚假世界,走向了另一个更广大,更无边界的虚假世界。但无论如何,这个营造出来的桃源镇,根本不同于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当晋人在憎恨现实社会,竭力重访桃花源时,楚门在尽力摆脱掉虚假的“桃花源”,走向真实而广阔的天地。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那样: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而楚门在抗争之后,也正如他的名字那样,俨然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