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需要重读且咂摸的小说 ——解读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 一日,看董卿主持的文化栏目《朗读者》,上场的一位嘉宾叫双雪涛,三十多岁的男青年,介绍时说是来自东北沈阳的作家。访谈过程中他谈到自己成长于一个叫艳粉街的地方,其中发生的趣事、溴事很是让人发笑。于是就产生了兴趣,遂借来他的代表作《平原上的摩西》一书来看。 小说不长,算中篇吧,约摸2个小时就能读完。从一开篇就吸引了我,八个不同的人轮番上场,讲述着一些琐粹的事情,感觉好像没有什么太大关联,这八个人有着各种交织关系。一开始看得我一头雾水,纳闷不知罗里吧嗦的为啥说这些话。但细细看下去才发现,故事就在这种不同人、不同角度的讲述中,慢慢还原了。细节一一对应,迷雾渐渐散开,心中的疑团一个一个解开。真相竟是如此让人唏嘘,多年前的一桩旧案,牵涉一名警察的性命,牵涉一个花季少女的命运,牵涉好几个人的后半生,竟然缘起于少年时的庄树和李斐之间一个不经意的约定--放烟花。 小说没有主角,但串联整个故事的人物是庄树。庄树的妈妈傅东心发现邻居老李李守廉文革时期曾救过自己的父亲,从而以报恩的心里辅导老李的女儿小斐文化课。庄树自小与小斐一起长大,小斐对他心生喜欢,于是约好在平安夜给他放一场焰火。于是十一二岁的李斐佯装肚子痛,让父亲陪伴乘上假扮出租车司机的警察蒋不凡开来的出租车去城郊结合部附近的诊所,实则是为了用藏在书包里的汽油在空场地为庄树燃一捧轰轰烈烈的火焰。然而意外的是,嗅到汽油味的蒋不凡错误地判断这对父女就是出租车司机连环凶杀案的凶手,结果蒋不凡车毁人亡,李斐从此瘫了下半身。 小说塑造的九个人物中,两个非常有时代的代表性和对比性,庄树的爸爸庄德增和李斐的父亲李守廉,同样都是工人阶级。前者,卷烟厂供销科的科长,识时务,胆子大,看准市场经济下的商机,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下海经商,跻身成功人士,让老婆孩子过上了衣食无忧、悠闲自在的日子,成为老李口中占尽希望的人。后者,老李李守廉,一个悲剧式人物。勤勤恳恳的车间钳工,手艺好,待徒弟和善。与女儿相依为命,是个好父亲。尊师重教,非常有仪式感地带女儿拜傅东心为师。但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下岗了,想摆个地摊谋生,却发现广场上的摊贩被城管四处驱赶,谋生无望。好在女儿聪颖好学,在傅东心的常年辅导下,学业优异。原本寄希望于女儿身上的老李,一夜之间竟差点失去了女儿。看到女儿倒在血泊中,老李被彻底激怒了……。 读完一遍后捋清了脉络,多年前的出租车司机连环被杀案与老李无关,警察蒋不凡的死与老李有关。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漏掉了什么,脑子里一时有些糊涂。忽然想到小说中还提到两个城管被杀,其中一个是枪杀,子弹是当年警察蒋不凡丢失的枪支里的,不是主线,但作者为什么絮絮叨叨地提呢。难不成是老李?咂摸了好一阵,也拿不准。哪些细节没关注到?带着疑问,又重读了一遍,终于恍然大悟。九个人物中独独没有老李的自述,作者在构思时就埋下了伏笔,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作了铺垫。老李是个仗义但有仇必报的性子,当年知青时为了给好兄弟复仇,挑了别人的脚筋。看到城管驱赶卖茶叶蛋的妇女随即上前帮忙,结果被打,回家拿刀的瞬间看到女儿,心软了……。在女儿遭遇大不幸后,得知由于城管的野蛮执法造成卖苞米妇女的女儿无端被大面积烫伤,而处理结果竟然是轻描淡写地“城管无重大过失,继续留用”,这深深地刺激了老李……。
《平原上的摩西》不能算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悬疑和侦探小说,更多的是一本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双雪涛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描写通过几个普通人物加以勾勒,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 作为80后作家,他不同于同时代的郭敬明和韩寒,不同于同时代的张悦然和蒋方舟,他所写的似乎与他的年龄和经历不太吻合,但在这样的年龄对社会、对人物有如此深度和厚度的把握,实属不易。他的小说是第一次读到,很独特,很另类。虽然文字的描述上还有些瑕疵,人物的塑造尚欠饱满,但真实、深刻,耐咂摸,有回味。 好书推荐:《平原上的摩西》双雪涛 索书号:I247.7/*3900 (千佛山校区图书馆 孙文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