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的艺术 ——《理智与情感》书评 十九世纪的英国乡间,有呼啸不止的旷野上吹来的风,有欢快沸腾的、汇集青年男女的集体舞会,更有着体面人家为之操心的淑女的婚姻大事。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在她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就直接写道:“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在蕴含这样真理的现实环境中,奥斯汀所有的六部小说最为关心的、极力书写的便是乡间淑女颇为曲折的婚姻大事。这样的单一题材固然限制了她的创作广度,但也让她在自己最为熟悉的领域达到了无可比拟的文学高度。 1797年,二十二岁的奥斯汀完成长篇小说《第一面印象》后便开始创作《埃莉诺与玛丽安》。1811年,《埃莉诺与玛丽安》正式出版,书名被奥斯汀更为直截了当地更换成了《理智与情感》。同陆续出版的其余五部小说一样,《理智与情感》关心的仍是英国乡间体面人家的没有丰裕陪嫁的淑女的婚事。但在向读者诉说埃莉诺与玛丽安两姐妹并不顺利的婚事外,奥斯汀更想传达给读者的是:将情感置于理智控制之下,不可冷漠无情,也不可过于冲动感性才是女性乃至更多人应采取的爱的艺术和方式。 小说《理智与情感》中,达什伍德三姐妹在父亲过世后便跟着母亲一起生活,但遗产却根据法律规定全数留给了父亲前妻的儿子约翰。哥哥约翰并非坏人,本想听从父亲的遗愿给三姐妹每人一千英镑,但经过妻子范妮一番极其冷漠的婉转劝说后,约翰只同意给达什伍德太太和三姐妹一些必要的搬家帮持,让她们带走一些生活器具。在达什伍德太太一位亲戚的帮助下,母女四人在德文郡的巴登别墅安定了下来,那所房子规模虽小但租金便宜,又离约翰住的诺兰庄园距离稍远,于是她们便带着床单桌布、餐具、瓷器和书籍果断地搬了过去。 达什伍德家的三个姑娘,一个十九岁、一个不到十七岁、另一个则十三岁。大女儿埃莉诺“非常有见识,遇事冷静,虽然只有十九岁,却能当好母亲的顾问”;二女儿玛丽安“大方,可爱,讨人欢喜,一切都好,就是不谨慎,跟母亲像地出奇”;三女儿玛格丽特“是个性情愉快,心肠也好的姑娘;不过她虽深受玛丽安浪漫情绪的影响,却没有她那样的见识”。基于这样的性格特征,埃莉诺与玛丽安在书中被当做理智和情感的具体化身,她们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以及曲折的婚事便交叉着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埃莉诺对嫂嫂范妮的亲弟弟爱德华很有好感,但搬离诺兰庄园让她和爱德华被迫分开。在这样的情况下,露西·斯蒂尔的突然出现以及她带来的自己和爱德华早已私定终身四年之久的消息更让埃莉诺还未开始的感情遭受了巨大挫折。在失恋的苦痛折磨下,埃莉诺没有一味伤心,因为这时,妹妹玛丽安的感情也蒙受了浪荡子威洛比的蓄意欺骗。 在埃莉诺和玛丽安遭受感情上的巨大痛苦时,上校布兰登的出现以及他对自己的真诚友谊、对玛丽安的钟情让埃莉诺颇为欣慰。但此时的玛丽安还未看清威洛比的真实面目,她对上校的感情也不予回应。和两姐妹结识时,上校已经三十五岁,一直未婚,他始终默默关怀着玛丽安,在玛丽安病倒后才对她倾吐一直以来的爱意。面对这样真诚呵护自己的人,玛丽安克服了十七岁的天真恋爱观,怀着崇敬与慢慢培养的爱意嫁给了上校。另一边,爱德华和露西的感情开始于彼此都懵懂未知的十几岁,出于私定终身的承诺,爱德华准备和露西结婚,但母亲费勒斯太太硬要儿子和莫顿爵士的独生女结亲。爱德华不愿,母亲便把财产全部传给了次子罗伯特,露西也转头追求罗伯特,和他结了婚。经由这一番变故后,爱德华明白了自己对埃莉诺的心,两人才终成眷属。 《理智与情感》中出场的人物性格各异,经历不同。埃莉诺富于理性,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玛丽安的情感过于冲动而不善于节制,险些酿成大祸;上校布兰登沉稳真诚,对玛丽安默默守护;威洛比则过于虚伪自私,在情感上左右逢迎。在众多人物中,奥斯汀极为欣赏的是埃莉诺的性格和作为,她帮助母亲处理事务,在失恋的痛苦中仍悉心安慰玛丽安,在爱德华被剥夺财产继承权后还为他委婉介绍了教区牧师的职位,以免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小说最后,最为冲动、感性的玛丽安在姐姐的影响下逐渐变得理智,收获了幸福的爱情和婚姻,而埃莉诺也历经一番波折,收获了自己应有的感情。 藉由达什伍德两姐妹的曲折婚事,奥斯汀展现了爱情中、感情中理性和理智的巨大作用。正如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说:“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同样地,任何感情也都需要恰当的方式和理性的节制。爱需要恰当的艺术,理智和情感的完美融合才是对待感情、对待爱的应有方式。 (儒学高等研究院 任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