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英咀华:百年五四专题

 

栏目导语: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又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划时代事件。值此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以下这份关于五四运动的书单,从各个不同方面用不同的方法对这段历史进行剖析解读,希望能引导读者重新触摸这段历史,增进读者对五四运动的兴趣与理解,继承弘扬五四精神。

 

《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

作者:叶曙明

索书号:K261.107/*010

内容简介:《重返五四现场》是对五四运动这个历史过程的描述。此书的阅读感如书名所述,有如说书先生般的效果,书一开头的叙述就让人立刻来到了1919年,近距离观察五四运动缘起直至尾声,从个体记忆和公众舆论中聆听那些被历史烟云湮灭的声音,感受波澜壮阔的学生运动与悲喜交集的历史心情。

书中描摹五四人物的言行,勾勒被人忽视的细节与场景,呈现五四运动的历史逻辑线条,牵出前因后果与诸多方面。作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现场来透视当时的历史与社会,构成了一幅立体的五四运动全景图,此全景图囊括了很多我们可能遗漏的重要信息点,能够让读者重新看清楚当时的诸多问题及其源起。此书除了叙述的生动,故事的丰满,还兼具史书的真实可靠,叙述之后都有可考的史料记载与历史人物回忆。

  

《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作者:周策纵

索书号:K261.1/*018

内容简介:本书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资深教授周策纵先生的力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它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思想流派和具体过程作了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对一代新式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命运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其中,上编集中细致的描述了五四运动的成因、社会支持力量和发展经过,厘清了由学生发动的“五四”事件如何一步步扩展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爱国运动。下编剖析了五四运动对政治社会、文学和思想领域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以及当时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本书呈现了一幅完整的“五四”历史图景。

  

《回首五四:百年中国思潮和人物》

作者:董德福,史云波

索书号:K261.107/*006

内容简介:本书从多个角度对五四以来的思潮与人物进行反思,试图澄清学界对五四的种种误读,对重建新的五四观进行初步探索:五四运动有哪些成绩和缺陷?五四是否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五四与“文革”具有内在联系吗?中共五四革命话语系统是如何建立的?毛泽东对五四总司令陈独秀的评价为何前后竟然如此迥异?保守主义者如何通过批判五四、反思现代性来彰显自己的独特身份?他们是如何以反现代性的方式追求现代性?国民党为何要夸大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力?如何理解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钱穆、贺麟等对于五四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为什么说胡适是一位问题人物,也是研究五四绕不开的人物?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作者:陈平原

索书号:K261.107/*002

内容简介:本书对五四运动进行了详细的描摹勾勒。书中介绍的“五四”之历史正如导言的标题“文本中见历史,细节处显精神”所说,是对当时个例的文本进行细节研究来勾勒。陈平原先生所谓的“触摸历史”是“借助细节,重建现场;借助文本,钩沉思想;借助个案,呈现进程”,这种取意味深长的细节、片段来重建历史的方法可以避免宏大叙事的一些缺陷。同时,他以历史逻辑与大背景来串联个例,来构造一场文化运动,而非将历史拆解为“一地鸡毛”。

陈平原先生对191954日当天发生的事件做了详尽的考据,书中第一部分叙述了当天各个行为的细节之处,满足了对史实好奇之心;后几部分通过对个例的分析阐述了“五四”中的文学之变化、大学之意义、文字之表达、经典之取舍等问题,在阐述中也不忘晚清时期留与“五四”的源头。书所论及虽都是细节处,但掩卷后却对“五四”之整体认识有了极大的丰富。

 

《共鉴五四》

作者:刘再复

索书号:I209.6/*176

内容简介:《共鉴五四》一书收集了刘再复先生发表的有关“五四”的访谈、对话、文章等。它以刘再复与李泽厚对五四运动的一番对话为序,对话大略谈及五个主题,虽未详尽,但多言及痛处:五四之先进、五四之反孔、缺陷、启蒙的变化、五四之诸子。正文第一部分为刘再复对五四运动的批评提纲,前六篇是对五四运动提出的六个痛点而分别作阐述的文章,也是后文六部分的总领,后三篇附上关于“五四”的其他文章。后六部分的展开陈述涉及对“五四”启蒙精神的把捉与批评、对当时运用“德赛”两先生的失误之处、“五四”之文学影响等问题。其中三篇分别是与姜异新、李欧梵、李泽厚三位学者的对话。

此书讨论了“五四”的很多方面,呈现了多位不同学者对“五四”的解读,多是涉及精神文化层面而非历史故事,对于想快速了解“五四精神”的读者很合适,内容、角度上丰富,行文通俗流畅,读完像是听了几位大家在一旁围坐对五四运动侃侃而谈一样。

  

《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

作者:(美)舒衡哲

索书号:K261.107/*005

内容简介:本书为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五四运动”的经典之作,曾于1989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五四与现代中国丛书”之一而出版。诚如克罗齐所告诫的,历史和历史学家无法免于时代的印记。本书即以克罗奇的教诲为戒,其主旨在反应海内外持续不歇的关于1919年“五四运动”意义的讨论。本书作者舒衡哲女士19791980年曾作为首批美国留学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当时她访问了时仍在世的“新青年一代的知识分子”:许德珩、俞平伯、叶圣陶、朱光潜、冯友兰、金岳霖、张申府和梁漱溟,也访问了诸多“五四”那一辈所教导出来的学生们。在序言中,她最后说:“我领悟到了我十年来始终未曾真正掌握的‘五四运动’的意义——只要专制、官僚和教条主义的思想仍然盘踞在政治领导人和民众的脑袋中,启蒙运动必将在中国继续发展下去,无论路途是多么的曲折,代价是多么的高昂。”

 

《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

作者:林贤治

索书号:D693.71/*009

内容简介:《五四之魂》是对“五四”的颂歌。作者林贤治是一个非学院派的学者,书中收录的文章可见他虽“在野”却更富激情,文中不乏他对“五四”的独特见解。此书副标题为“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林贤治在序中说:“一切历史都是精神史”,他从历史的尘埃中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及一串串意味深长的精神事件。书中14篇文章多是对“五四”时期一些著名知识分子的描绘与评价,包括了鲁迅、胡适、陈寅格、丁玲、巴金、顾准、李慎之等等,批判性地审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历史道路及其生存困境,并着力彰显出他们在困境中的言说方式及其价值选择。作品材料丰富,观察敏锐,见解深入,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思想力作。

  

《自由神话的终结》

作者:张宝明

索书号:D693/*003

内容简介:解读“五四”必会涉及晚清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但此书作者张宝明却另辟蹊径,从孔子的仁开始讲起,让人忍不住想知道“五四”与孔子之“仁”如何勾连。此书引言中提到:“如果说‘人的发现’是五四时期的显功,那么可以说五四以前的中国历史则有着很长的‘人荒’”,有“仁”而无“人”(Individual)。接着作者做了论证,从先秦郭店书简、《论语》、《尚书》、《礼记》、《诗经》、《墨子》到明代李挚、黄宗羲等思想大师,做了长时段的“人”之考察,并与西方人本主义做了对比,得出古代中国只出现了“民本主义”而没有西方式的“人本主义”的结论。古代之后,作者在正文部分考察了近代之“人”,对前五四时代、五四时代、后五四时代的“人”的发现的搜索,认为无论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还是五四运动,都与真正的“人本主义”擦肩而过,而五四运动及其后的一段时间内,“五四”渐渐远离启蒙的本意而走上歧路,最终走向自由的终结。

●栏目编辑 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