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图书馆“妙剪生花,文明传承”活动有感 机械工程学院 谢朝阳 “非遗”需要传承,传承首先要传播,学校图书馆举办的“妙剪生花,文明传承”活动,既带着我们系统地了解了剪纸的历史发展,又让我们跟着剪纸传承人动手体验了剪刀下的文化遗产,引领大学生走进剪纸艺术的世界,领会剪纸艺术的魅力。 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北朝剪纸到唐代的剪纸兴起、再到明清的繁荣,中国剪纸已经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这是传承的步伐,亦是辉煌的历程。而到了现代文明,剪纸虽保持着民间艺术的“人格”,但却似乎要被民间生活所抛弃、被人们所遗忘。21世纪的到来,国际和各个国家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2009年,剪纸也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总算被保护下来,而要使它重新回到民间生活,需要传播,一传十,十传百,则源远流长。这次剪纸活动,大家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述,也切身体验了剪刀与纸张碰撞出来的花火,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了解了剪纸的发展,领会到剪纸的魅力,剪纸艺术也多少有所传播。 剪纸多数表达的是意象,每一张都代表的一种吉祥的寓意,有“松鹤延年”,“二龙戏珠”,“早生贵子”,这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将其贴在门、窗、桌、墙等显眼的地方,一来看着喜庆,二来使人心情愉悦,甚至还会忘却痛苦,当然可延年益寿。还有的剪纸则写实,剪一些“女娲补天”、“关中八大怪”、“哪吒闹海”的民间故事、戏曲人物,这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记录和对往事的回忆。写实剪纸既传承了这种镂空的文化,又记录着我们祖先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小时候,过年前,奶奶总会剪一些窗花,主要是花鸟虫草,那时候并没有感觉这很神奇,无非就是装饰一下窗户,可能是后知后觉吧。后来,在小学学习几何,有一个课后思考题,如何最快剪出“囍”,回到家里,研究了半天无果,故将其画下来,折了折,剪了剪,终于研究出三刀剪“囍”的方法,真的是乐此不疲,一时间家里满地是纸屑。从此对剪纸也产生了点兴趣,后来也零零散散剪过一些,尤其偶尔在女同学面前展示展示自己的才能。今年过年,受抖音小视频启发,重操旧业,提刀上阵,硬是连剪带刻整出一“春”一“福”两字贴于家中,甚是喜悦。之前自己零零散散的剪纸不够专业,终于在这次剪纸进校园活动,受教于剪纸传承人,剪出了第一个较专业的剪纸图样,还意外的发现两刀即可剪出“囍”,这样想来,当时几何可能没有学好。这次活动,让我对剪纸更加感兴趣,虽谈不上有传承剪纸的使命感,但也会奉一己之力,使剪纸重回民间生活并传承发展。 剪纸艺术的保护不能只靠书写在纸上的条例,更得靠行走在纸上的剪刀;不能只靠传承人的言传身教,更得靠每个人的学习传播。通过参加“妙剪生花,文明传承”活动,在传承人的规范指导下,大学生们用剪刀亲自体验了剪纸艺术的美妙,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信以大学生为一股传播力量,剪纸艺术一定会真正回归民间生活,并赋予它时代特色,继续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