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英咀华

 

导语:一本书吸引我们的原因有很多,或装帧精美值得收藏,或经久不衰常读常新,或畅快淋漓欲罢不能,还有可能因为简单的原因:这本书真有趣。人生是有趣的,因为总有那么多事情值得我们探究。书籍也是有趣的,让我们认识到,即便生活是苦的,也该笑着去跟世界打招呼。

 

《我是猫》

作者:(日)夏目漱石

索书号:I313.44/*100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是以一位穷教师家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本书透过猫孤独而睿智的眼光,以绝妙讽喻的口吻,向读者揭开浮世人间的种种愚昧。猫自始至终都没有名字,不受人类驯服,与如同牡蛎般的宅男主人苦沙弥一起生活。猫不只消遣自己的主人,连同时常来到屋顶长草的主人家的客人们,如美学家迷亭、理学士寒月、诗人东风、哲学家独仙、企业家金田一家,以及说客铃木等,都是猫的嘲讽对象。作品对阴暗腐朽的社会和庸俗无聊的小说人物进行戏谑和批判,并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描述了一幕幕滑稽、丑陋的场面,取得了狂欢式的喜剧效果。

  

《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日)黑柳彻子

索书号:I313.84/*001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也就是小豆豆在成年后经常想起巴学园、小林校长对她的影响,在某一天晚上就总是在想这些,然后半夜她从床上跑下来。她就忽然想起要写一本关于巴学园,关于小林校长的书,于是在那个夜晚奋笔疾书,写了满满几页三百格,写成了《窗边的小豆豆》的第一章《第一次来车站》。“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门,它是由两株矮树组成的,树上还长着绿油油的叶子,用小豆豆的话就是“从地上长出来的校门呀”。“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教室,它们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是小豆豆的电车教室。正教育专家孙云晓所说:“此书令人惊讶地证明了童年是永恒的,是超越时空的,是有独特价值的。实际上,黑柳彻子对童年的发现与证明,不亚于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  

《美术馆里聊怪咖》

作者:(日)山田五郎,古山淳子

索书号:J051/*075

这是一本关于西方美术史的“好玩儿的书”。作者是日本美术评论家山田五郎和是记者和撰稿人的古山淳子。两位作者就是在轻松的问答之间,从文艺复兴三杰聊到巴洛克时期的鲁本斯、卡拉瓦乔和伦勃朗,又从新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安格尔、库尔贝和德拉克罗瓦,说到了近现代绘画历史上的马奈,和印象派画家莫奈和德加。一共12位怪咖那些“怪怪的”生平经历和重要作品,都被他们聊了个遍。

在本书中,你不仅可以看到描绘多到爆炸的肌肉猛男的巨作,冥冥中预示了画家本人一生的神秘画作,屡遭磨难、命途坎坷的“被诅咒的名画”,还可以看到痴迷于描绘后背和肌肤的画坛掌门人,画极度写实裸体的自恋狂人,以及疯狂连画200幅的超级奶爸等怪咖。在本书中,你将全方位领略到西方艺术大师们趣味十足的艺术生涯。本书没有复杂难懂的深奥语句,没有故弄玄虚的费解描述,而是以浅显易懂的趣味对话形式为读者揭示艺术大师们的神秘世界,呈现他们别样的生活以及名作诞生背后的奇闻轶事。阅读本书,艺术史将不再枯燥乏味,你将轻松入门毫不费力。  

《面包匠的狂欢节》

作者:(澳)安德鲁·林赛

索书号:I611.45/*087

意大利小镇巴切赖托的居民怀揣各自的欲望,不自知地过着荒唐而滑稽的生活:要为上帝照相的卢伊吉,用独腿跳舞的雅,色情暴虐的牧师,肥胖纵欲的面包匠……在伦理和堕落的对峙中日夜挣扎的人们终于在复活节与愚人节相遇的那一天借助面包匠吉安尼用麻醉剂、壮阳药和致幻剂混合制成的神奇的复活节面包彻底释放了内心的恶魔,在狂欢式的肆意交媾中放空了自我,洗涤了灵魂。

人类的信仰经得起怎样的考验?我们的伦理能承受怎样的试炼?直面这些让人不寒而栗的问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面包匠的狂欢节》中有随心所欲的性爱,有为所欲为的谵妄,却并不能激发起令人愉悦的兴奋,相反,这种放弃所有伦理与信仰约束,对放纵的任性演绎让人不寒而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内心深处最不可见人的阴影,向我们揭示了我们在“恶”上无限的潜能。这一则离奇荒诞的寓言提出的是一个我们几乎无法回答的哲学问题:主导我们精神的到底是什么?为何在欲望面前,信仰在塌方?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作者:(美)保罗·奥斯特

索书号:I712.45/*2559

“我在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去死,有人建议布鲁克林。”

身患癌症、家庭破碎的中年男子内森·格拉斯,退休后特意搬到布鲁克林,打算在这个童年的故乡了却残生。没想到,这里才是他人生的起点……他探索布鲁克林的一切:街角的餐馆、餐馆里的女招待、二手书店的老板,居然还邂逅了多年未见的外甥汤姆。在与同样失意的汤姆携手探索新生活之余,内森逐渐发现身边的小人物,不是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就是过着徒有其表的生活。但他们都选择了布鲁克林止痛疗伤、重新开始。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也逐渐与他的人生交错纠缠。

有一天,汤姆的外甥女、九岁半的露西突然敲开了他们的家门。无论问她什么,她都不说话。两个男人的生活,因为这个小女孩的闯入而改变……

  

《看上去很美》

作者:王朔

索书号:I247.57/*1430

《看上去很美》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孩子的世界,这是被成人忽略的一个奇妙世界。这小说写的是复兴路29号院的一帮孩子,时间是1961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主要地点是幼儿园、翠微小学和那个院的操场、食堂、宿舍楼之间和楼上的一个家。主要人物有父母、阿姨、老师、一群小朋友和解放军官兵若干。

《看上去很美》讲述,在大人和老师眼里,方枪枪不是个好孩子,他调皮捣蛋不听话,一进幼儿园,就被老师追着剪了辫子。方枪枪生活的幼儿园里有几百名小朋友,在那里他认识了陈南燕、陈北燕。幼儿园里有统一的标准管理着所有小朋友,按时拉屎、自己穿衣,表现优秀的人会被授予小红花,贴在他们名字后面。慈眉善目的唐老师让方枪枪感到亲近,而不苟言笑的李老师则让他感到恐惧。总也得不到5朵小红花的方枪枪在一次意外后,对小红花失去了兴趣。他编故事,给小朋友起外号等等。有天晚上他做了个怪梦,第二天醒来,他把这个秘密告诉别的小朋友,说李老师是一个吃人的大妖怪!

《地书:从点到点》

作者:徐冰

索书号:J522/*048

本书是徐冰积累了十来年之后,于近期推出的又一重磅艺术作品。全书使用艺术家经过若干年搜集整理出的一套“标识语言”,讲述的是生活在现代城市里的白领“黑先生”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故事。黑先生的一天和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子一样,充满了忧虑、艰难、世俗和对梦想的追求。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本书是用艺术家经过若干年搜集整理出的一套“标识语言”写成的,这套标识系统,是超越现有知识等级和地域文化的。它不对位于任何已有的文本知识,而直接对位于真实的生活逻辑和事务本身。不管是什么文化背景,讲何种语言,只要有当代生活的经验,就可以读懂这本书。

在徐冰看来,艺术重要的不是它象不象艺术,而是能否提示一种新的看事情的角度。徐冰的艺术多与文字有关,这是从二十年前的一部叫《天书》的作品开始的。称它为“天书”,因为它是一本包括徐冰自己在内,世上没有人能读懂的书。现在徐冰用这套“标识语言”,又写了一本说什么语言的人都能读懂的书,徐冰称它为《地书》。事实上,这两本书有共同之处:它们平等地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天书》表达了徐冰对现存文字的遗憾。而这本《地书》,则表达了徐冰一直在寻找的普天同文的理想。  

 

●栏目编辑 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