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达理·仁医

第七届图书馆文化节系列报道

导语:为传承经典文化、树立优良学风、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423日至611日,图书馆联合校学工部、研工部、团委共同举办第七届图书馆文化节系列活动。本届文化节以“知书·达理·仁医”为主题,以经典为指引,以阅读为纽带,共同奋进,激扬青春梦!

 

【博海拾贝,文苑书香】

 

图书馆举办“历史上的疫情”线上主题讲座

 

425,图书馆邀请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徐畅做“人间地狱:1943年霍乱肆虐下的鲁西冀南”线上学术报告,全校近500人在线参加。

本次报告是图书馆第七届文化节活动之一。活动中,徐畅教授介绍了日军细菌战与化学战、“鲁西细菌战”调查经过,分析了1943年鲁西霍乱惨况与救治和霍乱大流行的原因。他指出,日军发动的“十八秋鲁西作战”造成了鲁西冀南霍乱大范围流行,不仅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还令大量无辜的平民在极端痛苦中死去,是一场反人类、反文明、反社会的战争暴行。面对当时的疫情,政府紧急动员,组织群众消毒,避免疫情蔓延;医院全力以赴研制药物,对消灭疫情起到积极作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丰富的案例,传达出的临“疫”不畏、齐心协力的精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次讲座是图书馆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引导学生用历史性的思维和眼光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增强坚定打赢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文献资源建设中心 刘晓静 李瑛)

 

创新活动形式 普及传统文化

 

 

 

春之明德

 

疫情防控期间,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特藏部牵头组织了图书馆文化节“汉字中的乾坤”和“安知时节好”两个线上活动,为读者呈现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和山大校园的四季风光。

“汉字中的乾坤”是以印谱为主题的汉字文化普及推广活动。考虑到印谱知识的专业性,特藏部先从汉字字体发展史、明清四大藏书家、象形字与篆刻知识等传统文化入手进行知识科普,帮助读者建立印谱初步印象。随后,通过问卷星开展印章识别线上答题比赛,帮助读者学以致用,加深对印谱的了解。此次活动既帮助文献学、历史学等文科专业学生提升专业素质,又激发了理工科学生对以印谱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兴趣,获得良好反响。

“安知时节好”活动邀请儒学高等研究院教师、山东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纪红老师,做“四时有大信,万物谁与期——山大节气草木记”和“安知时节好,但喜岁年熟——山大小满节气志”两场线上专题讲座,通过讲述山大四季草木和二十四节气,向因疫情不能返校的同学们传达山大特有的草木文化。“山大小满节气志”开讲当天正值小满,纪红老师将山大草木文化融入传统节气,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富有纪念意义的传统文化盛宴。本次活动不仅通过知网直播的形式邀师生云欣赏山大四季,还面向全校征集能够体现出山大之美的照片在直播中展示,大大增强了互动性。讲座将山大校园独有的草木文化与二十四节气巧妙融合,将光影中的校园风光展现的淋漓尽致,展示山大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图书馆将不断深入挖掘特藏文化以及山大特色文化,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文化内涵,为广大师生带来更精彩的文化体验。

(文/特藏部 许文迪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何淼)

 

 

两窗雨横卷  一读一沾襟

——浩然书社举办诗会系列活动

 

58611,山东大学浩然书社组织开展文化节诗会系列活动。诗会系列活动是第七届图书馆文化节活动之一,以“木笔四月尽,君诗踏歌来”为主题,包括“讲诗”、“荐诗”、“写诗”、“读诗”、“译诗”五个子活动。

“讲诗”活动邀请了文学院周根红教授,以“新诗阅读的路径:语境、意象、创新”为主题开展学术讲座。周教授以《我爱这土地》、《秋晚的江上》、《断章》、《乡愁四韵》等知名现代诗为例讲解深入阅读新诗方法,细致解答学生提问,以高屋建瓴的方式提升同学们对于新诗的认识与理解。

“荐诗”活动征集了三十余份诗歌推荐语,风格或激情洋溢、或平实朴素、或风趣幽默,饱含着对诗歌的透彻理解。蒋朝金同学为英国诗人勃朗宁作品《天然的魔力》所做的清新流畅的推荐语,与诗歌原文精神高度契合,传达出厚重的经典意蕴,经社内评审推荐为一等奖作品。

“写诗”活动以“百廿山大,墨韵颂扬——致山大”、“华枝春暖,夏木长青——自然”?、“青春恰自来——青春”为主题,征集原创诗歌和手书诗歌共计六十余份。原创诗歌作品中,郑嘉豪同学的《山大青春之歌》凭借良好的艺术手法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斩获一等奖;手书诗歌作品中,王贾伟同学在《水调歌头》笔墨文字中注入的真切情感获得评审专家一致认可。

“读诗”活动以诗歌朗诵的形式,鼓励参与者添加视频、背景音乐等元素增加作品感染力。三十余位参参赛者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朗读水平,情感饱满充沛、声音优美动听,借助新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的音韵之美。

“译诗”活动设英译汉和汉译英两组。英译汉组的参赛者以英国诗人Dylan Tomas的诗歌作品《Admit the Sun》翻译为题,感受来自异国的文化魅力;汉译英组的参赛者以海子的著名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翻译作品优美流畅、与原文高度契合,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诗会系列活动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吸引了我校数百名师生积极参与,为创建书香校园、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文学氛围作出积极贡献。

(浩然书社)

【科技兴复,今朝同筑】

分享真人图书,阅读青春韶华

——图书馆举办“一期一会”线上真人图书馆活动

 

516,山东大学图书馆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期一会”真人图书馆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由千佛山校区图书馆和兴隆山校区图书馆联合举办,采用线上报名、线上借阅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载体由传统的纸张、电磁波等变为真人,更加灵活、丰富的形式让读者“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体味“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世当珍惜”。

真人图书馆是一种阅读理念,通过读者“借阅”一个活生生的人交谈,获得更多的见识。本次真人图书的主题是“科研路上玩转电子资源”。57日,年度教工阅读冠军、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冯佳为主讲嘉宾,作主题为“科学阅读,畅游识海”的读书分享,并讲解了 “带着研究问题读书”、“以研究问题为指引”、“重视脚注和参考文献”的科学阅读法。516日,第二期“一期一会”真人图书馆活动邀请了山大校友Shan Jiang,为同学们介绍高效的阅读方法、电子资源使用技巧以及海外求学方面的经验,助力学生的求学、科研之路。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反响较为热烈,这就是真人图书与纸本或者电子图书的最大区别,同学们在借阅过程中,有问题可以随时与真人图书进行交流,真人图书,有温度的图书!

2014年起,图书馆已开展了八届真人图书馆活动,每期都受到读者们的广泛好评。本次“一期一会”真人图书馆活动通过网络为读者们带去全新的“图书”,帮助读者在疫情期间能更好的自主学习,灵活使用各种他们所能接触到的资源。同学们都通过本次活动有了不同的感悟与收获,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届图书馆文化节活动!

  (兴隆山校区图书馆 于广远 千佛山校区图书馆 姚晓彤,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书海有路,检索为径,图书馆举办线上找书比赛

 

与纸质文献相比,数字文献具有更为便捷、迅速、宜于传播的特点,疫情期间,数字文献检索利用成为主要信息获取方式。为更好地推广宣传丰富的馆藏电子资源,助力学习与科研,510日,图书馆文化节推出了“书海有路,检索为径”线上找书比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促进学生对馆藏电子资源进行发现与利用。

不同于往年的通过索书号、图书封面拼图或答题等形式寻找实体纸质书,本次找书比赛创新了活动形式,由线下找书变为线上电子资源检索。聚焦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通过设置栅栏密码、凯撒密码、图像解锁、文字描述等趣味性限定条件,引导参与者线上寻找相应的文献资源,并将检索到的电子书页面拍照或截图,发送至图书馆邮箱参与活动。

来自济南、青岛两地的40余名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比赛,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幸运奖若干名。同学们表示通过找书活动提高了个人信息素养、掌握线上资源获取方式。

山东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古籍、专利、音像资料等200多个数据库,免费向在职教职医务员工及学生开放,师生可通过校园网、校外远程访问系统(http://58.194.172.13)或VPN方式(http://vpn.sdu.edu.cn)登录。

(青岛校区图书馆 郑致静,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现力与美的结合

——记图书馆“桥架四方 史鉴其美”活动

 

 

429,图书馆邀请齐鲁交通学院张峰教授做“桥架四方 史鉴其美”科普活动,线上讲述桥梁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桥梁建筑的兴趣。

不同于人文学科的受众广泛、趣味性强,科学原理因生涩难懂,使得科普讲座并非易事。如何用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聆听科学的奥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讲述一段漫长的知识积累,是对本次科普活动的挑战。经过反复思考和精心准备,通过在讲座中加入动手环节、模型展示和获奖同学分享等内容,大大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普及性:活动前期制作了桥梁模型用于演示,活动现场用筷子实际搭建简易桥梁模型,活动过程中Allplan桥梁模型大赛获奖学生刘金义等分项比赛见闻。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画面直观,吸引了济、青两地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线上参与,助力学生提升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作为高校重要的文化中心,图书馆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本次报告综合了讲座、实践、分享等内容,是对科普活动的重要尝试,为图书馆下阶段开展科普类活动提供参考。

(千佛山校区图书馆 马晓旭)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医学路漫漫 你我携手同行

——图书馆举办医学类系列文化活动

5月春末夏初,杨柳依依,又是一个盛夏。第七届图书馆文化节如约而至,趵突泉校区图书馆基于本馆实际,积极策划组织了医学类系列活动。

本次医学类系列活动有手工比赛类“八分钟指尖作品比赛”、作品展示类“人体结构手绘比赛征稿活动”和资源推荐类“医路同行,资源有我”推介活动。“八分钟指尖作品比赛”的宗旨是提高读者的动手能力。活动通过各种趣味手工,寓教于乐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类很好的课外文化活动;“人体结构手绘比赛征稿活动”则是面向读者征集人体结构手绘稿。手绘作品体现了读者精准的手绘技巧和富有创意的设计,展示出读者的医学人文素养;“医路同行,资源有我”推介活动则是向读者推荐馆藏读书,提高读者阅读效率。活动创新性的联合院系共同举办,既能确保读者参与度,又能及时根据读者意见改进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为我馆在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方面打开了新的思路,为后续医学人文活动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文/趵突泉校区图书馆 丛静雅  /口腔医学院   任慧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