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风物

 

那些你“非尝不可”的老济南美食

  

 

民以食为天,人们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一张嘴儿。每当到一个城市旅游或生活,当地的特色总是能抢先一步的攻夺下我们的味蕾,给我们的口腹和精神世界带来巨大的满足感。说到泉城济南,又有哪些我们“非尝不可”的美食呢?

 

油旋

小编第一个要推荐的就是遍布济南大街小巷的特色小吃——油旋。油旋是一种旋涡状的葱油小饼,刚出炉的油旋色泽金黄,内软外酥,葱香扑鼻。最早出现在济南的时间是清朝,相传油旋是清朝时期的徐氏三兄弟去南方闯荡时在南京学来的,而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回济南后依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将油旋的口味改成咸香味,一直传承至今。清晨刚出炉的油旋搭配上醇香浓稠的豆浆更加让人欲罢不能,相信吃了这份早点一定能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甜沫

第二个推荐的是济南的著名小吃——甜沫。它看上去色彩丰富,闻起来香味浓郁让人很有食欲。很多人会很疑惑,明明叫甜沫,为什么尝起来是咸的?相传明末清初,因天灾战乱,大批难民纷纷拥入济南城。有一家田姓小粥铺,经常舍粥赈济,灾民互相传告,来粥铺喝粥逐渐增多。粥铺难满众求,便在粥内加入大量的菜叶并咸辣调料。灾民每当端碗盛粥时,见煮粥的大锅内泛着白沫,便亲切地称之为“田沫”,就是田老板赈舍的粥。有一外地来济赶考的落难书生,也来此求得此粥,食之甜美无比,心想“甜沫”果不虚传。后来书生考取功名做了官后,又专程来济再喝甜沫时,已无昔日感觉,问其因,老板答称实是“田沫”,田姓之粥的意思。官员恍悟,当初只听音而未辨字迹之误所致,于是题写“甜沫”匾额,并吟诗一首:“错把田沫作沫甜,只因当初历颠连;阅尽人世沧桑味,苦辣之后总是甜。”由此甜沫就流传下来了。甜沫要用小米面熬成粥底,加入豇豆、菠菜叶、粉条、花生米、姜丝,撒上一点胡椒面,有点咸,有点辣,搭配上油条也是老济南人的早餐首选。

 

把子肉

最后出场的当然是是鲁菜的经典名菜之一——把子肉。济南有句老话叫做:“大米干饭把子肉,吃饱喝足无忧愁”,济南人对把子肉的热爱可谓深入骨髓。把子肉采用上好猪五花肉烹制,有肥而不腻的特殊口感,与用饴糖酱色、上好肉汤慢火烹制的菜品相组合,特别适合下饭,而一口饭一口肉的搭配就恰好把米香肉香统统带出来,让人忍不住就多吃了几碗饭呢。把子肉肥而不腻,对喜欢肉肉又害怕肥肉的小伙伴来说,把子肉还是可以适当吃一些的哦。

老济南特色的风味小吃与这座城市有着相似的特点,味儿足,像极了热情好客的济南人。了解了这些并入人们一日三餐的食物,也让人能更深入内里地抓住济南人亲切朴实的品性。这些味道让初来乍到者渐渐地与济南熟悉起来,而在此地待过一段时间的人儿则更加流连了。

 

●栏目编辑 钱柏妃